商品分类9个产品大类 超市分类五大类

2025-02-0608:51:42创业资讯0

品类解析与零售策略

一、品类概念:

品类,简而言之,即商品种类。在顾客的视角中,品类指的是一组相关联的、可相互替代的商品或服务,其价格带及销售范围构成了商品市场的基石。

二、价格相关概念:

1. 价格带:指商品销售中价格的上限与下限之间的范围。

2. 价格线:指消费者可承受范围内的最高价格,即每个人的价格底线。

3. 最适合价格点:即商品的价位,是门店找准的最适合的售价,用于吸引顾客和促进销售。

4. 需求价格弹性:指市场商品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敏感程度,通常以需求价格弹性系数来表示。

三、目标性品类与零售商策略:

1. 目标性品类:对于目标消费者而言,这是首选的商品类别。它有助于零售商定义消费形象,为消费者提供一致且超值的价值,并带动其他品类的销售。它还能强化供应商与零售商之间的策略性合作关系。

2. 日常性品类:对消费者而言,这些是常规的、优选的商品。它们有助于零售商稳固消费形象,为消费者提供一致且具竞争性的价值。

3. 季节性品类:随时间变化,这些商品成为主要选择。它们能帮助零售商提升消费形象,为消费者提供时效性及竞争性的价值。

4. 便利性品类:这类商品有助于零售商在一次购物中提高消费形象,同时是增加利润及利润率的重要角色。

在零售环境中,不同品类的商品有不同的地位和作用。例如,目标性品类通常占据较小的比例(约5-10%),但具有关键的战略意义;常规性品类则占据较大的比例(约60-70%),负责的销售和消费形象;而季节性和便利性品类则各自扮演着特定的角色。

四、品类管理基础与策略:

1. 单品管理为基础:通过单品管理对所有商品进行统计分类,为优化商品结构和提供有效数据分析支持打下基础。管理人员需根据商品的类别、品牌对销售情况进行排行和分析。

2. 考核商品毛利贡献率:除了销量和周转率,商品的毛利贡献率也是优化商品结构的重要指标。高毛利贡献率的商品是公司利润的主要来源。

3. 考察商品周转率:商品的周转率反映了商品的流通效率,是优化商品结构的另一重要指标。高效周转的商品有助于降低库存和提升资金使用效率。

品类管理是使商品组合更为科学有效的管理手段。它通过数据化的管理手法,有效利用有限的空间资源,使销售利润达到最大化,并提高毛利、降低库存。与传统商品管理相比,品类管理更为科学化和规范化。

五、品类管理的引入与实施:

1. 为何引进品类管理:当前超市商品管理多依赖经验,缺乏统一、规范的管理方法。这影响了经营管理的效率和质量,因此引进品类管理显得尤为重要。

2. 品类管理实施步骤:

- 基础培训:对员工进行品类管理的基础培训,为实施奠定基础。

- 前期准备:包括测量门店面积和货架、根据门店状态进行分类、重新评定商品组合、确定销售不同等级商品的门店等。

- 持续优化:建立部门间沟通机制,以公司利益为共同目标开展工作,并通过定期评估和调整持续优化品类管理。

3. 面临的挑战与对策:品类管理需要多部门参与和协调,建立良好的沟通机制至关重要。超市主管需认识到品类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并在具体执行中注意细节,如及时订货、严格按货架陈列规定摆放商品等。

4. 成功的品类管理:成功的品类管理意味着经验化管理被科学化的货架管理所取代。通过统一下发货架陈列图并进行定期评估,可以确保同类别、同等级的超市货架陈列统一并标准化。这不仅可以增加超市的销售额和降低库存,还可以使内部管理及实际运作更规范、更科学。

  • 版权说明:
  •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29505276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