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06年中南大学MBA学习的日子里,我踏上了职业发展的新征程。2009年毕业之际,我已在外企担任部门经理长达七年之久,管理着生产、技术、设备、厂房、采购与仓储等各个方面。之后,我转型为运营经理,为自己的职业道路定下了职业经理人的目标。对于MBA课程的计划教学内容,我的记忆却颇为模糊。
随着工作经历的丰富,我对计划工作的理解逐渐加深。我认识到,计划不仅仅是企业运营中的一小部分,更是关乎企业整体发展的重要因素。过去,我可能曾误以为计划的难度较低,忽视了其对企业和高校的重要性。事实上,计划在企业管理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
在我工作的变迁中,我对计划有了全新的认识。逐渐地,我明白了企业中计划工作的重要性并非只存在于某个特定层面。不同的计划,如经营规划、生产规划、作业控制等,都承载着不同的功能和作用。虽然很少有人能够全面主持所有等级的计划工作,但每个人都对计划的实施和执行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在MBA课程中,计划的元素被系统地融入到各个教学模块中。如今,随着ERP软件的普及,与之相关的课程也逐渐在大学中普及开来。其中,《ERP原理》一书更是将计划相关内容进行了系统整理。
企业的计划等级通常分为五层:经营规划、生产规划、主生产计划、物料需求计划和作业控制计划。这种划分方式被广泛采纳于MRP软件公司中。由于企业规模和产品的差异,各家企业可能会对某些计划等级进行弱化或合并。
经营规划是企业未来发展的蓝图。它涉及市场占有率、销售收入和利润、企业经营方针和策略等内容。虽然一般员工不会直接参与制定,但企业会广泛宣传经营规划的内容,以此作为企业与员工共同努力的目标。经营规划位于计划体系的最顶层,为企业未来的发展指明方向。
为了实现经营规划所设定的目标,企业需制定相应的生产规划。生产规划主要涉及产品大类、产品系列(包括品种、数量、价格、成本和质量等)以及基本库存等内容。这个层级的计划开始关注产品系列的转换和调整。
当产品系定后,需要进一步将产品系列转换为具体的产品。此时便进入了第三个等级的计划——主生产计划。主生产计划的编制人员需根据生产规划、合同和预测等因素来确定产品需要制造完成的具体日期。
对于一些产品结构复杂的公司,需要将主生产计划进一步分解为更具体的计划。这就是第四级计划——物料需求计划。通过分解主生产计划并利用BOM(物料清单)和期量标准等工具,最终生成生产订单和采购订单。
有了生产订单后,还需要根据加工工艺、工序和不同加工设备等因素制定工作计划。这就是第五级计划——作业控制计划或称日计划。
这五个计划等级中,低等级计划服务于高等级计划,同时高等级计划的制定为低等级计划提供了指导。随着计划等级的降低,计划的复杂性和所需的信息量呈几何级数增长。传统的经验和手工计划方法在效率和准确性方面已无法满足现代企业的需求。许多企业开始引进ERP软件来辅助计划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