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目的与意义
为了规范品的配送与装车送货操作,提升工作效率,并预防整件品丢失或数量不符的情况,我们特此制定了一套详细的操作规程以降低运输途中的品破损率。这套规程的实行将有助于保障品质量,维护消费者权益。
二、规范依据
本操作规程的制定依据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
三、职责划分
本规程的实施责任由送货人员承担。
四、适用范围
本操作规程详细规定了品发货运输的相关要求与程序,适用于本公司品发货运输的全方位管理。
五、发放对象
本规程主要面向储运部。
六、具体内容详述
6.1 承运商的资质审核工作;
6.2 按照GSP标准签订托运运输协议,明确托运过程中的质量责任;
6.3 出库扫描流程:
6.3.1 对每个包裹的箱号进行扫描,并与承运商运单进行绑定。
6.3.2 扫描后,当收到“已扫描”的提示时,将品放置在对应的承运商托盘架上。
6.3.3 注意事项部分进行了详细补充:
a. 发货员应优先处理当前节点的承运商包裹;
b. 包裹扫描区域应有明显标识,以避免已扫描包裹与待扫描包裹混淆;
c. 发货员需准时、准确地完成所负责的包裹扫描出库工作,确保每个品的分站代码与承运商的扫描区域相匹配,防止错放、漏放等情况;
d. 扫描过程中需注意听候提示音,若听到“冻结”提示,应立即将品交由发货组长处理;
e. 扫描时需逐一进行,确保无漏扫、错扫现象;
f. 必须在节点结束时间前十分钟内完成扫描、码放及打印发货单等作业。
6.4 系统确认出库后,电脑将自动生成包含详细运输信息的记录,这些信息包括发货时间、地址、收货单位、DO号、品件数、运输方式等,这些记录至少需保存五年。
6.5 当次节点的承运商订单全部扫描后,需核对WMS系统以确认是否有遗漏订单,并确保所扫描的承运商包裹与发车交接单一致。
6.6 发货交接过程:
a. 发货人员需仔细核对经办人的身份;
b. 承运商在货物交接时对所有包裹进行清点,并与公司发货单上的数量进行核对;
c. 若有异常情况,双方需核对并确认,并在交接单上注明;
d. 经数量确认无误后,经办人需在公司提供的发货交接单上签字确认,仓库方可放行。
以下内容同样略去具体细节...
6.9 客户签收时,送货人员需逐一清点核对商品件数与装箱标签,并与承运商进行确认。
6.10 配送客户签收后,物流承运商需实时将签收人、签收时间等信息回传至服务器。
6.11 运输作业流程图等相关细节可参考附带的流程图进行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