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身边的大数据 日常生活中的大数据

2025-02-0616:47:08营销方案0

你是否真实地存在于这个世界的每一刻?

在时间的节点,2024年11月里,你深陷一场复杂的社交关系。你可能感觉到周围有许多人的陪伴,但实际上并非如此。我们身处数据与信息的洪流之中,这一代人,虽然并非数字的原始居民,却正经历着一种数字化的存在。我们仿佛是伴着数字的痛楚而诞生的一代。

我深怕错失每一次的相遇,被遗落在虚拟世界的边缘,这使我倍感疲惫。我时常在诗与远方的呼唤下,选择逃离这个令人疲倦的社会。我尝试着一次说走就走的旅行,以寻找内心的宁静。

其中一种情况是,我们被困在这个繁忙的假日氛围中,无法自拔。另一种情况则是我们用手机预先规划好行程,前往各种网红打卡地拍照留念,然后将照片分享到朋友圈。我们在朋友圈的配图中写下千篇一律的浪漫话语,仿佛这样就能逃离那种平淡无奇的生活,留下旅游的记忆。

我们的家人、朋友、恋人也都过着这样的生活。我时常看到一群朋友围坐在火锅前,用手机微信相互聊天。我也看到了很多人因为距离无法与家人长期相见。我和我的父母、亲人之间的联系都通过视频电话和微信实现。

我认为这种状态可称为幽灵化的社交。即使你感觉与许多人在一起,实际上你只是与他们的影像共处。如果这就是我们生活的常态,那么不妨想象一下,当人工智能成为我们的数字伴侣时,它与我们的真实恋人之间究竟有何根本的区别呢?答案是几乎没有。

当我在描述这些时,你或许会想:这和笛卡尔、费希特有什么关系呢?然而我认为,正是这种主体性自我哲学的巨大影响力,给了我们坚定的信念,让我们能在数字化的抽象生活中仍能感受到生活的真实。

我们生活在这样一个时代,数字化的存在似乎已经成为了我们的生活方式。而正是这种哲学的支撑,让我们在虚拟的世界中仍能感受到存在的意义和价值。这也许就是我们在数字化世界中依然能感受到真实生活的原因。

这不仅仅是关于技术或社交的问题,更是关于我们如何理解并定义自己的存在。在数字化的世界里,我们是否还能保持真实的自我?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 版权说明:
  •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29505276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