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全面成本加成定价策略:
在国内生产企业的日常运营中,所指的适用税率通常是消费税。需要注意的是,并非所有产品都需要缴纳消费税。消费税是对特定消费品征收的税款,主要针对那些对环境和健康产生危害以及奢侈品等类型的产品,而消费税也会被纳入产品的成本计算中。
全面成本法涵盖了生产过程中所消耗的全部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变动制造费用和固定制造费用。这些成本都被归纳进产品成本中,并在此基础之上,再增加一定的毛利率,最终确定产品的销售价格。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并不纳入此计算过程,因为是一种价外税。
其优点在于,单位产品成本与产量的关系表现显著。具体而言,当产量增大时,单位产品的成本会相应减少。
该策略也存在一定的不足。比如固定制造费用的分配会增加成本核算的复杂度,影响成本计算的及时性和准确性。划分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的界限也较为复杂。这不利于企业的短期决策。按照全面成本法进行核算时,利润的多少与销售量的增减并不总是保持相应的比例关系,这可能导致理解上的困难,从而不利于短期决策。
二、保本点定价法的应用:
保本点,也被称为盈亏平衡点,是指企业在经营活动中既不盈利也不亏损的销售水平。在这个水平上,企业的利润恰好为零。这种定价策略通常被企业用来消除库存并回笼资金。
三、目标利润定价策略:
目标利润定价策略的核心是确保产品的售价能够使企业达到预期的利润目标。由于每个年度的预期利润指标可能会发生变化,如技术、设备更新和人员调整等都会导致单位完全成本的变动,这使得计算过程相对复杂。
四、变动成本定价法的应用:
在变动成本法中,产品成本由直接材料成本、直接人工成本和变动制造费用组成。固定制造费用被视为期间成本全额计入当期损益。这简化了计算过程。
其优点在于营业利润随销售量的增减而升降,这为企业经理提供了重要的会计信息,便于进行本量利和利润预测分析。这种策略有助于企业管理层更加重视销售。它更多地是为内部管理服务,并不适合对外报送的会计要求和长期经营决策。
传统完全成本法更强调成本补偿的一致性。在生产领域发生的固定制造费用与产品生产直接相关,与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变动制造费用的支出在本质上并无区别。这些费用应当被视为产品成本的一部分,并从产品销售收入中得到补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