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种是农业发展的基石,犹如播种与收获之间的必然联系。面对新的良种,农民们常常心存疑虑:产量能否保证?品质是否可靠?市场是否欢迎?这些疑虑在他们的心中形成了一个难以跨越的鸿沟。
近期,南方某地的菠萝销售情况引人深思。一方面,大量的菠萝滞销,价格低廉却无人问津;部分菠萝品种却以高价供不应求。这背后的原因其实并不复杂。滞销的菠萝大多是长期未变的本土品种,而高价菠萝则是经过改良的优良品种。这一鲜明的市场对比再次突显了农业供给侧结构性的重要性。
那么,如何让农民认识到新品种的优势并换上新品种呢?这并非易事。尽管农民们知晓新品种的潜在好处,但他们仍犹豫不决。这是因为新品种技术要求高,投入成本大,且可能面临产量相对较低、生产风险较大的问题。没有稳定的销售渠道意味着新品种的收益未必比传统品种更高。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的推进离不开农民的积极参与。大多数人都有害怕风险的心理,小农户更是如此。他们的生产经营与一亩三分地的收成息息相关,因此他们在做生产决策时会更加谨慎。当前我国农业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需要调整优化农业生产结构,让农业更加绿色、优质、高效、有竞争力。这既需要农民的主动参与,也需要他们具备相应的能力。
精准的制度供给也是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的重要方面。应发挥其作用,为农民的生产决策提准的制度支持。在降低风险方面,应加强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的预警机制,完善农产品市场体系,加强农产品冷链、分拣、物流等基础设施建设。在保障方面,应提供、奖补等支持,加强农民培训,提升他们的“财力”和“才力”。应充分发挥农民专业合作社、行业协会、龙头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作用,提升农民的化程度。
要使农民更有底气地投身到这场充满活力的中,就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努力。让我们共同期待农业的绿色、优质、高效发展,为农民带来更美好的生活。
(日报 新闻部)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或寻求帮助,请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温馨小程序“壹点情报站”,我们将竭诚为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