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常有人无病呻吟,附和着说出这样的话:茶叶的本质是用来品味,而非单纯用于投机炒作!
每当我目睹这样的言论,便可以断定其背后要么是哗众取宠的背后逻辑,要么是对于普洱茶仅停留在道听途说的层面。一副自以为与众不同、超然物外的模样。
关于普洱茶是否涉及炒作,此前我已有所论述,对其进行了较为详细的阐释。"炒作"这一词汇,其实具有两层意义。一方面,指的是金融市场上对茶的投机炒作;则是指广告宣传中的推广手段。
究竟多少人品饮普洱茶?多少人深度体验普洱茶道?多少人熟悉各山头特有的风味?又有多少人真正接触过金融茶概念?对于那些在网络上大发议论、抨击金融茶的人,我可以肯定地说,他们并不真正了解金融茶的内涵。他们的认知仅限于表面的现象,如荷兰郁金香热和庞氏,至于股份制公司的诞生、股票交易的起源等深层次的知识,他们往往一知半解。
我虽非专家,却也不会金融茶的价值。
我想表达的是,个别案例尤其是金融茶的价格与我们日常接触的、饮用的普洱茶没有直接关联。不应混为一谈,以免闹出笑话。
提及普洱茶,它经过漫长岁月的发展,现已形成清晰的布局。金融茶与日常饮用茶之间有着清晰的界线。
在日常饮用的普洱茶中,确实存在过度的广告宣传和炒作。例如:在2018年,老班章茶王树的采摘权售价达到68万;2019年的冰岛茶王树更是标价88万;而2021年的临沧香竹箐锦绣茶王更是以10公斤1068万元的高价拍卖。
这些实际上更多是茶农或某些企业的自我宣传手段,旨在提升茶地和企业的知名度。对于我们这些普通消费者而言,实际上并无太大关系。
在市场经济下,消费端的需求决定着供应商的产品层次分配。而非供应商决定产品梯队分布。当我们观察局部市场时,会听到关于某些古树名茶价格高昂的传闻,甚至有茶叶价格高达数万之巨。虽然我们知道5万的曼松茶在品质上不可能十倍优于5000元的弯弓茶,但价格与品质之间的关系并非简单的线性比例。
事实上,所有名山古树乔木的产量仅占云南茶叶总产量的极小部分。而大部分名山的茶叶价格多在一千至三千元每公斤之间。而对于我们大多数人而言,99%的普洱茶价格亲民,仅需百元左右。
根据2020年的官方统计数据,普洱茶以均价107元/公斤排在所有茶类的末尾,这其实已经反映了市场的真实需求——即大多数消费者愿意为每公斤约100元的茶支付费用。而对于那些追求乔木类普洱茶的消费者虽然只是少数发烧友的喜好,但对于整个市场来说并无太大影响。
你有你的老班章情结,我选择我的大度岗品味。
你迷恋高杆的韵味,我满足于台地的温润。
各有各的喜好与选择。
"你或许觉得你见识广、懂得多,但我不一定需要你的认同。"
"班章古料自有其独特之处,虽理化手段难以完全检测,但我品之有味。"
"你认为你水平高,能品出其中差别,但这并不意味着我就要附和你。"
我认为这样的争论并无必要。
同样地,我们也无需自欺欺人地追求那些价格高昂的名山古树茶。承认自己钟爱台地茶又有何难?
除了市场供需等客观因素影响茶叶价格外,企业或中小茶商的主观意识也在其中发挥作用。有时他们可能目光短浅或过于看重短期利益,从而出现一些道德问题。虽然商人的逐利本性无可厚非,但我还是希望他们能遵循一定的道德准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