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义材料成本差异
材料成本差异,也常被称为“材料价格差异”,实质上是材料实际成本与计划价格成本之间的金额差距。
当实际成本高于计划价格成本时,这种差距便构成了超支;相反,当实际成本低于计划价格成本时,则表示节约。这一差异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材料采购业务的工作质量。
在以计划价格计价进行材料的日常收发时,为了准确记录和调整材料科目的成本,我们需要设置“材料成本差异”这一科目。
具体而言,当材料实际成本超出计划价格成本时,该科目的借方会登记超支额;而当实际成本低于计划价格时,贷方则会登记节约额。发出耗用材料所应承担的成本差异,需从该科目的贷方转入相应的生产费用科目中。超支额以蓝字结转,节约额则以红字结转。
对于“材料成本差异”科目的明细分类核算,企业可以选择按材料类别进行,或合并全部材料进行核算。前者虽然能更精确地计算成本中的材料费,但需要设置更多的明细分类账,增加了核算的工作量。而后者虽然简化了核算工作,但可能会影响成本计算的精确性。
在决定是否按材料类别进行明细分类核算时,企业需权衡成本计算的精确性与核算工作的人力可能性。而材料成本差异的分配,则是根据发出耗用材料的计划价格成本和材料成本差异分配率来计算的。
解析材料成本差异率的概念
材料成本差异率是指材料成本差异额与材料计划成本之间的比例关系,这一比例通常以百分比的形式表示。
具体来说,材料成本差异额指的是材料的实际成本与计划成本之间的差额。当这个差额为正时,表示超支;为负时,则表示节约。
如何确定材料成本差异率的正负
材料成本差异率的计算方式为:将库存材料差异额与购入材料差异额相加,再除以库存材料计划成本与购入材料计划成本的总和。
在计算过程中,如果超支额为正数,那么它将被加到分子上;而节约额为负数,则从分子中减去。比如年初的超支额为+300元,入库的节约额为-1000元,那么最终的分子将是+2000元。
由于计划成本本身是正值(即分母一定为正),所以最终的材料成本差异率将取决于分子的正负情况。如果分子为正数,那么最终的材料成本差异率也将为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