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下桩混凝土规范GB503 水下混凝土施工规范最新版本

2025-02-0707:08:02经营策略0

据三峡集团传来的消息,近日在湖北宜昌,一场规模宏大的放流活动成功举行,共计一万尾子二代鲟被投放入长江。自1984年首次开展此项活动以来,三峡集团鲟研究所已连续进行了第62次放流,而此次则是自2009年以来放流子二代鲟数量最多的一次。此次放流是对长江生态环境中鲟物种资源的有力补充。

鲟,这一被誉为“鱼类活化石”、“水中大熊猫”的珍稀鱼类,拥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距今约1.4亿年的中生代末期,它就已存在,与恐龙共存于世。如今它正面临着极度濒危的命运,已被列为一级野生保护动物。

本次放流的鲟具有显著特点,实现了“中青幼”的年龄梯队结合,包括从2009年至2019年不同年份的鱼群。其中,特别引人注目的是2009年出生的10尾全雄性鲟。鲟研究所的科研人员博士表示,这将有助于丰富野生鲟的年龄结构,提高其遗传多样性,并有助于调整自然环境下的性别比例。

为了更好地监测这些放归长鲟,三峡集团利用覆盖长江中下游近1800公里的监测系统进行声呐追踪。今年三峡集团还将首次尝试开展放归鲟的海洋生活史研究,以进一步评估其野外生存状况。

那么,人工繁育的鲟与野生鲟之间存在哪些差异呢?据鲟研究专家介绍,人工繁殖的鲟分为子一代和子二代。子一代是在实验室环境下通过人工、孵化、养殖而成。而子二代则是在纯淡水环境下培育调控,使发育成熟后经过人工诱导与催产繁育而成。尽管如此,研究表明人工繁育的鲟与野生鲟在遗传上并无差异。

在开发江及周边地区的过程中,三峡集团积极承担保护责任。他们建立了珍稀特有鱼类增殖放流站,致力于种群建设、技术攻关和增殖放流等工作。至今,他们已掌握了多种珍稀鱼类的繁殖技术,并累计放流了大量鱼类。

三峡集团长期以来一直致力于鲟的保护工作。至今已累计向长江放流超过503万尾鲟,其中子二代鲟放流数量达到了28000余尾。自1984年开始,每年的鲟放流活动都未曾间断。今年虽然受到了防控的影响,但放流工作依然在确保“零”风险的前提下顺利完成。

三峡集团董事长雷鸣山强调,鲟的保护工作是公司参与长江生态保护的重要举措之一。他们将进一步发挥在促进长江流域生态修复和助力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方面的作用。

  • 版权说明:
  •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29505276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