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制净水机价格低廉的背后真相
当我首次听到自制净水机仅需百元左右的消息时,内心确实感到惊讶。在深入了解后,我意识到其背后的真实情况并非如此简单。
身为净水行业的一员,我深知其中的配件采购并不如外界所想的那般容易。如要自行采购一个RO膜、两个PP棉、两组活性炭等,再搭配最基本的水龙头和外壳等组件,虽然清单明确,但实际操作却远比想象中复杂。
一位亲密的朋友,尽管我们关系甚好,当我请求他协助集齐这些组件时,他却婉拒了我。他的原因很简单,不是因为收钱的问题,而是他担心组装出的产品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
他解释说,“组装完成”与“能够使用”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概念。那些价格低廉的DIY净水器,在使用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四种主要问题。
- 净化效果不佳 - RO膜是净水机的核心部件,其质量直接影响到水的过滤效果。廉价净水机所使用的RO膜,其脱盐率往往无法达到高标准,意味着过滤后的水可能仍含有较高浓度的杂质,甚至烧水时会产生水垢。
- 滤芯寿命短 - 为了降低成本,一些低价的RO膜会减少其页数。页数越少,不仅影响过滤效果,而且使用寿命也大打折扣。市面上的净水器多数能做到10页以上的RO膜,而一些自制净水机可能只有6页甚至更少。这导致滤芯需要频繁更换,否则可能失去净化能力,甚至对水造成二次污染。
- 净化速度慢 - 一些DIY净水机会通过缩小滤芯尺寸来降低生产成本。这会导致过滤速度变慢。水泵作为影响过滤速度的另一个关键因素,低价净水机所使用的水泵往往功率不足,导致出水速度缓慢。
- 外观设计及安全性问题 - 廉价的自制净水机在外观设计上往往缺乏设计感,且可能存在安全隐患。特别是对于管路材料的安全性和稳定性要求较高。如果使用回收再生材料制作的管路和外壳,不仅无法保证净化效果,还可能对健康造成潜在威胁。
我这位朋友告诉我,如果真的对价格有所敏感,可以通过以下三种方法来选择更为经济且实用的净水机:
-
选择小通量的净水机:不仅初始售价较为亲民,长期使用中更换滤芯的成本也会相对较低。
-
选购通用滤芯的净水机:避免购买滤芯被塑料壳包裹的产品,这样后期可以灵活选择滤芯,不必局限于原厂产品。
-
认准一级水效的净水机:这样的产品废水排放较少,滤芯的使用寿命也会更长,长期看来更为经济实惠。
虽然市场上存在一些价格低廉的净水机选择,但消费者在购买时仍需谨慎。追求低价可能意味着牺牲产品的质量和性能。在选购时,应综合考虑产品的性能、价格以及长期使用的成本和效果。
——小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