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关于池塘的建设
为了营造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选择引水便利、避风朝阳、无农污染、底质呈弱碱性的地点进行池塘建设是至关重要的。池塘既可以是坚固耐用且无漏洞的水泥池,也可以是采用砖石砌成或用三合土捶实而成的土池。对于土池而言,池壁与池底的施工需格外注重,应确保其坚固且无缝隙。池底应铺设上20至30厘米的肥沃泥土,这不仅为水中生物提供了丰富的营养,还对保持水体环境起到重要作用。
为了防止杂质进入,进出水口应装置铁丝或塑料网进行阻隔。池塘的设计还需注意其排水性,需有适当的倾斜度以利于排水和捕捞作业。
二、培水与放种详述
在开始养殖之前,池塘需按照苗种培育的方法进行清塘和消毒处理。池水的深度需维持在30至50厘米之间,并通过施入猪粪等有机肥料来培育水质。每100平方米的用量控制在20至30公斤之间。待性消失,池水变得肥沃后,便可投放鳅种。若具备流水条件,可适当增加投放量。
三、精心饲养与管理
在保证水质肥沃与天然饵料丰富的基础上,还需为泥鳅增喂蚌肉、小杂鱼肉、鱼粉等动物性饲料,以及麦麸、豆渣、米糠、饼类等植物性饲料。或是选择科学配比的人工饲料进行投喂。投喂频率一般设定为每天上下午各一次,日投饲量根据泥鳅的体重来定,约在其体重的5%至10%之间。投饲的数量与频率需根据天气、水质以及泥鳅的摄食情况灵活调整。
在水温方面,当水温在15℃以上时,泥鳅的食欲逐渐增强。在20至30℃的温度范围内,泥鳅的摄食欲望最为旺盛。当水温达到25至27℃时,其食欲尤为旺盛。当水温超过30℃或低于15℃,以及在雷雨天气时,可暂时停止投喂饲料。
水质的肥度也需要进行合理控制。透明度以保持在15至20厘米之间为宜,水色以黄绿色为佳。当水温达到30℃时,应及时更换池水并加深水体。若观察到泥鳅常游到水面浮头“吞气”,则表明水中缺氧,此时应立即停止施肥并注入新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