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壹娱观察 路柯
跨年晚会大战如期而至,成为当晚热搜的焦点。直播中真唱假唱、好听难听、稳准跑调的对比性异常惨烈,再加上不断涌现的突发事件,各种话题如“湖南卫视舞台坏了”、“张艺兴陶喆梦幻联动”等迅速占领热搜。今年,超过30个品牌选择在跨年晚会上发声,形成了消费品主导、互联网应用辅助的赞助格局。
各路明星和主持人化身品牌合作“吉祥物”,在晚现场不离特仑苏、京东等品牌合作产品,嘴里不时冒出“东瓜分红包”等宣传语。品牌方砸重金营销,如京东直接把跨年晚会转变为年货节营销,特仑苏则聚焦在品牌声量场的扩建,以量取胜,影响更多年轻人群。
京东的直白式需要,是通过IP与明星势能、场景渗透、长-短-直与大小屏的完美联动来实现。而特仑苏则通过续约多个卫视跨晚冠名,以“量”之法占据更多年轻人注意力。无论是哪种方式,都表明了长视频在内容端有着独一无二的突破圈层的能力,也成为了品牌方们争相选择的目标。
今年湖南卫视的跨年晚会营销从情怀元素拉满开始,其他卫视也纷纷加入这场争夺战。对于“跨晚IP”,每个平台都在面临同质化的挑战。内容同质化使得各家争夺热门歌手和选题,营销服务同质化则表现为品牌赞助的硬性满足。这个流媒体与短视频唱主角的当下,“跨晚IP”也成为了电视台握在手里的经典IP,实现大小屏共振。
对于品牌方来说,搏杀“跨晚”的目的不仅是拉新,更是带货和与年轻人寻求情绪共鸣的连接。即便当下的跨年选择多样,但“跨晚IP”的综合兑现能力依然不言而喻。它可以满足年轻人“找乐子”的诉求,成为相聚时的仪式感,或者是一人跨年的陪伴感,并最终引发社交表达欲。
在后跨晚营销时代,平台方和品牌方需要共同用心和用“新”去思辨的关键议题是:如何粘连好内容、引爆情绪点、拥抱有效互动机制,最终形成跨晚IP、用户、品牌三者的循环对话。我们也应该站在的节点上重新解构“跨晚IP”的能力价值,它应该对接着每一阶段年轻人语言的真实表达,以及击中大众情绪最大公约数的预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