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IC
夜幕降临,回到家中,轻松地启动音频软件,调整话筒后,便开始以清晰而有力的语调朗诵并录制商业书籍。这个30岁的江苏姑娘,白天是电商公司的客服人员,而到了夜晚,则化身“播客”。这样的日子已经持续了半年多。
她向听众分享知识和见解,每几天就会收到打赏,虽然累积起来的收入每月只有几百元,但足以用来贴补日常开销。如今,“耳朵经济”正以播客为主力悄然兴起。
在通勤路上或睡前,许多年轻人像一样,选择听播客来填补碎片化时间,从中学习新鲜事物。这股热潮也让不少机构看到了商机。一时间,以“0基础学播客”“专业播客晋级”为噱头的播客培训在社交平台上崭露头角,吸引着年轻人的目光。
播客培训市场鱼龙混杂,一些培训机构深谙包装揽客之术。除了标榜“月入上万”的诱人前景外,他们还会声称拥有播客平台和出版社的资源支持,教师队伍更是以电视台主持咖为荣。但事实上,他们的教学方法和效果却令人质疑。
据调查,有的机构仅需支付18.8元的体验费用就能参与课程,然而支付后所得到的仅仅是一套理论性资料的在线学习文件包。若要学习实战技巧,则需要再支付高昂的费用加入班。这样的做法引起了人们对播客培训市场规范性的思考。
在四川的00后林欣也是这股播客潮流的参与者。她利用下班后的时间整理情感故事,计划将其录制成音频并上传到自己的播客频道。她告诉记者,身边的朋友也有很多人在做类似的事情,有人讲述情感故事,有人以浅显的话语描述商业逻辑。他们认为,将私人时间用于播客比刷剧、玩游戏更有意义。
据报告显示,2023年平台中文播客的听众数已超过2.2亿,播客节目的数量较三年前增长了600%。这一领域的发展速度之快,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人寻求额外收入。
市场的爆发也引来了一些不良机构的觊觎。他们通过夸大宣传、虚假承诺等方式吸引学员,但实际的教学内容和效果却大打折扣。有的机构甚至出售劣质设备以赚取额外利润。
例如,95后的思思曾因广告噱头报名了一个播客训练班。机构承诺学习结束后能提供海量的书籍供学员录制,并给予酬劳。她发现班里同学水平参差不齐,甚至有人的普通话发音都不太标准。她努力学习技巧和发声标准,但发现成功获得录制任务的机会微乎其微。
不仅如此,市场上的许多播客培训教程其实可以在电商平台找到相似的商品。这让人们质疑机构的真实性和专业性。
对于想要入行播客的年轻人来说,选择一家正规的培训机构显得尤为重要。他们应该了解机构的资质和能力,避免被不良机构所蒙蔽。对于播客行业的蓬展,也需要相关部门的监管和规范。
“耳朵经济”的兴起为年轻人提供了新的生活方式和收入途径。但同时也要警惕市场中的不良现象和陷阱。在选择学习和发展的道路时,应保持理性和审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