涵洞作为公路组成的关键部分,其施工方式与环境条件紧密相连,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以下为涵洞施工方式与设计的详细内容:
概述
图:常见涵洞示例
涵洞的主要特点包括满足洪水能力、整体强度和稳定性,以及高可靠性和耐久性。通过合理的分类与构造,确保涵洞基础和两侧路基免受冲刷,使水流顺流顺畅。
分类与构造
涵洞大致可以分为基础、洞口、洞身三部分。其中,洞口又包括端墙、翼墙、截水墙、缘石。圆管涵、盖板涵、拱涵、箱涵是洞身的四种主要形式。
以圆管涵为例,其由管身、基础、接缝及防水层组成。管身通常由钢筋混凝土制作,预制安装的方式常见。而基础则根据地基强度分为混凝土或浆砌片石基础、垫层基础等几种类型。
施工方式
管涵的施工工艺主要包括管节预制、管节运输和管涵的安装等步骤。其中,管节预制可以采用振动制管器法、离心法等方法。安装过程中需注意管节端面与其轴线的角度关系,以及管节端面和管壁的平滑直顺。
对于有圬工基础管涵,施工过程包括挖基坑、准备修筑材料、砌筑圬工基础或浇筑混凝土基础、安装涵洞管节等步骤。而无圬工基础管涵则需要在捣固夯实的天然土表层或矿砂垫层上修筑截面为圆弧状的管座,然后进行管节的安装。
附属工程
涵洞的附属工程施工主要是指防水层与沉降缝的设置、进出水口处理和涵洞缺口填土等。其中,防水层的目的在于防止水分侵入混凝土内,沉降缝则为了避免结构物因荷载或地基承载力不均匀而发生不均匀沉陷。进出水口处理则是为了使水流顺畅,避免损害路堤等。而涵洞缺口填土需要在涵洞圬工强度达到规定强度后,使用透水性良好的材料进行对称水平分层回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