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世界的每一个角落,无论是人、物还是事件,都呈现出立体的本质。每一次的细微观察,每一次的视角转换,都能揭示出不同的面貌,如同手中的镜头,稍作调整角度或焦距,画面便焕然一新。——周岭《认知觉醒》
深爱着书中的这句智慧之言,它让我想起了生活中那些微小却富有启示的片段。让我以最近的一次经历为例来阐述。上周六,我从服务了七个多月的公司离开了。就在我离开公司的那一刻,一句无意的对话如针般刺入耳中:“他每月的业绩连他所得的薪水都达不到。”这言语让我瞬间感到不悦,仿佛失去了尊严的支撑。背后的是非议论,让我深感困扰,甚至开始质疑自己存在的意义。
心中的疑虑如同暗涌的潮水,无法平息。我找来了两位友人倾诉。朋友A和B对于同一件事情却给出了不同的见解:A对那名运营人员的评价尖锐而直接,认为公司环境恶劣;而B则询问我是否真的全力以赴。同样的问题,却得到了不同的答案。
回想起来,那天的焦虑源于我看待问题的单一视角。若我能从多个角度去审视那件事,或许就不会陷入如此的困扰之中。质疑自己的能力,自我怀疑的阴霾笼罩心头。
幸运的是,我读到了这本书,它我要以度的方式去看待生活中的每一件事物。在做任何决定之前,都要全面考虑,权衡利弊。我期望未来的自己能够更加成熟,更加睿智,不断进步,成为更好的自己。
通过这次经历,我更加明白了周岭在《认知觉醒》中所说的道理:世界是立体的,我们应该用立体的眼光去看待周围的一切。
生活的琐事中常常隐藏着智慧之石,我们只需要细心去观察、思考,就能找到人生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