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春林,身为北京大学教授,对于情绪的稳定性有着独到的见解。
那么,是什么导致了人们的情绪稳定与不稳定呢?
我们常遇到的一种情况是过度敏感。这类人异常敏感,稍有触动便容易产生情绪波动,无论是操心、生气还是哭泣。这种过度的敏感实际上源于过度的自尊心,他们的心胸较为狭窄,心中只关注自我,而忽视了他人。对于他们来说,任何对他们不利的事情都会引发强烈的情绪反应,这就是所谓的心胸狭窄。过度敏感是情绪不稳定的第一个关键因素。
一个人的思维层次也是影响情绪稳定的重要因素。如果一个人的思维仅停留在感性层面,只看到表面现象而无法深入探究其背后的原因,那么他就很容易成为有果无因的思维者。当一个人的思维从感性跃升到因果,再进一步发展到辩证时,他的情绪就会变得更加稳定。换句话说,情绪容易波动的人需要从感性思维提升到因果思维,再进一步到辩证思维。这种思维的转变,也可以看作是换位思考的能力,是情绪稳定的第二个关键因素。
第三个核心问题是角色不能旋转。仔细观察我们会发现,情绪不稳定的人往往人际关系较为狭隘,他们缺乏角色转换的能力。一旦遇到问题,他们总是习惯性地依赖他人,这便是归因原理的体现。一个智慧的人会寻找自身的原因,而一个过于依赖他人的人则显得较为愚钝。
第四个核心因素是内心的恐惧感。当一个人对未来感到绝望,他的内心恐惧感会非常强烈。这背后的原因往往与能力和资源的欠缺有关。当一个人缺乏创造力和依赖性过强时,一旦无法依赖他人,他就会变得易怒。这种情况就像是一个未断奶的婴儿或是过分依赖母亲的孩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