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经济背景下的化妆品行业库存调整
自2015年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供给侧及其“一降一补”五大任务后,化妆品行业中的“去产能”与“去库存”两大任务引起了广泛关注。尤其是在产品供过于求、库存积压严重的化妆品行业中,这两个任务的重要性愈发凸显。
《化妆品财经在线》的记者深入四川化妆品市场,对“去库存”问题进行了详尽的调研。
2015年起,四川省内不少代理商与零售门店的化妆品库存出现下降趋势,某些品牌在大型超市系统的库存降幅甚至超过40%。这种库存的减少并非全产业链条自上而下的自然调整,更多的是因为化妆品实体零售的,迫使代理商及门店不得不主动减少库存。
市场专家认为,尽管品牌影响力强大可能会给终端带来较大的压力,但随着销售量的下滑,具备库存预警机制的品牌会适当控制货品流通。不少外资品牌在今年开始缩减渠道费用和投资,这种“冷静期”反而有助于渠道的健康发展,并促使品牌重新思考市场增长的问题。
在采访中,成都的化妆品行业领导者们分享了他们对于库存管理的看法与经验。他们指出,良好的合作模式可以促进品牌与代理商之间的对话和交流,从而更好地控制库存。现实情况中,许多企业仍以压货为主要策略,这导致市场中的库存往往过大而销售动力不足。
对于代理商而言,处理厂家压货和门店无理由退货的问题是一个巨大的挑战。有些代理商表示,他们最担心的是投入大量资金后却留下大量未售出的货物。在的厂家和任性的终端之间寻求平衡,使得代理商们倍感压力。
业内人士指出,要实现库存的健康良性运转,化妆品行业的上中下游企业都需要在管理技术和人员素质上有所提升。更重要的是,上下游的库存、订单和财务数据应当实现共享。目前数据共享尚未完全实现,这给库存管理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就库存周转天数而言,四川的代理商多数保持了每年3至4次的库存周转频率。这意味着他们的货物大约每3至4个月就会周转一次。不同品类的产品周转周期有所不同,如畅销SKU的周转周期平均在20至30天左右,而部分补充条码的周期则可能长达4个月以上。
为了更好地管理库存,代理商需要综合每个SKU的备货天数、同期销量、平均周转天数以及厂家的任务等一系列量化数据。这需要形成一套完善的库存管理体系,以应对日常的订货、发货和补货,并在遇到突发状况时迅速调整。
虽然化妆品行业在面对“去库存”挑战时仍存在诸多问题,但通过修炼内功、加强信息交流和数据共享,行业有望实现库存的健康良性运转。
以上信息基于《化妆品财经在线》记者的实地调研与采访。未来该网站将持续关注四川乃至全国化妆品行业的库存调整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