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科技的发展和普及,智能手机已成为中小学生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尤其是借助QQ、微信等社交平台。近年来观察到一种现象,即不少家长试图通过微信朋友圈或QQ空间了解孩子的日常动态时,却遭遇了被孩子或拉黑的困境。
据学生透露,将父母添加至社交平台会让他们在发布动态时产生一种被的感觉。对此,专家提出建议,家长应增强与孩子的日常沟通交流。
绘图/美编:郑莹
家长面临:无法窥视孩子的网络世界
以张先生为例,他的女儿正就读于六年级并开始使用微信。某日,张先生因女儿的某条朋友圈点赞后,竟被女儿拉黑,这让他感到十分失落。
刘女士则表示,她的女儿虽然开放了朋友圈,但有时会因一些小事被拉入。她提到,即将小学毕业的女儿因学业压力而不太愿意与家长沟通,更倾向于在微信上与朋友交流。她试图添加女儿的微信,希望多了解她的内心世界。
陈女士作为一位初中生的母亲也分享了类似的经历。她的儿子在某中学上初一,并申请了新的QQ号以避免家长的。这一现象引起了记者的关注。
调查揭示:半数学生父母
最近的一项调查在赤坎某中学展开,询问学生们是否愿意对父母开放朋友圈或空间。结果显示,在50名学生中,有3人没有使用QQ或微信,而22名学生明确表示不愿意添加父母为好友或父母在朋友圈和空间中。
这些学生给出了多种原因:“担心父母误解”、“希望保留个人空间”、“不希望自己的私人情绪被家长过度解读”。
剩余的28名学生中,尽管与父母是社交平台上的好友,但也有不少表示若父母留言内容不合适会考虑采取行动。另有部分学生表示与父母是好友的原因可能是地理上的需要或便于与家长保持联系。
专家建议:加强亲子沟通
对于这种情况,专家和老师都建议家长应更多地关注孩子的精神需求、多陪伴他们、聆听他们的心声。吴川某小学的提到,她曾被学生邀请加入社交群组,但最终发现自己被排除在外。这提示我们,孩子们需要的是更真诚的陪伴和交流。
家长应努力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尊重他们的个人空间并加强日常的沟通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