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今的小儿,心思灵巧,思维如骏马驰骋于天际。他们时常冒出一些令大人忍俊不禁的念头,即便在面对正规的考目时,也能妙语连珠,使得试卷的答题区域变得如同一座欢乐的相声舞台。
比如那解释词语“奄奄一息”的一幕,有学生如是解读:“顶不住了。”这般直白的描述让人听后忍不住发笑,但细细品味,却也蕴几分道理。孩子的幽默天赋在他们的即兴创作中尤为突出,如那打油诗般的作品,不人感叹:切莫小觑了小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一位稚气未脱的孩童,以诗的形式诉说了自己的困惑。他的父母每天下班后沉溺于手机世界,而他则独自面对习题冥思苦想。父母白日忙碌,回家后只说疲惫,埋头手机,而他却如“猪”般劳累。此诗映照了现今许多家庭的现状,父母与孩子之间的距离似乎因手机而拉远。
回想起我们儿时,那时没有手机的陪伴,但至少一家人晚上能围坐一起聊天。父母陪伴我们游戏、讲故事,其乐融融。如今,这样的家庭氛围还存在吗?有的父母与孩子的交流,一天也达不到二十句。
一孩童以诙谐的笔触描绘了数学书中的趣事:农民伯伯与鸡兔同笼的场景、小明忘带书包的糗事、张老师购买羽毛球拍的小插曲、陈老师对钢笔销量的迷茫、王老师和打字比赛的激烈。数学书中不乏奇特的故事,如从不晚点的火车司机、一边放水一边注水的“泳池管理者”,还有那甲乙两个施工队和损毁的、破损的计算机等。
一首诗仿效《木兰辞》中的“磨刀霍霍向猪羊”,读作方言后竟与“磨刀霍霍向爹娘”相似。儿时我们常以此句玩笑,没想到今日孩童竟仿写之。诗中描绘的场景既滑稽又充满童趣,“磨刀霍霍要杀猪”等句式竟也押韵十足,让人在捧腹之余不禁感慨:如今的孩子真是被学习埋没的段子手。
孩子们喜欢写诗,水平或许不高,但这份想法与热情值得我们去鼓励。就像那篇课文《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所传达的,对于孩子的创作,我们不仅要指出不足,更要给予肯定与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