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及温州,脑海中首先浮现的便是“鞋都”的美誉。温州,作为鞋革业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其历史渊源可追溯至南宋时期,彼时已有皮鞋业的“专业户”之称。明朝成化年间,温州所制的鞋靴凭借其精湛的工艺,更是被列为进贡皇室的珍品。直至今日,温州鞋革业已然发展壮大,形成了制革街、皮鞋街等特色街道,构建了完整的手工鞋革产业体系,并同世界各国建立了广泛的贸易往来。
开放初期,温州鞋革业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众多前店后厂式的小型企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部分企业的失信行为却损坏了温州鞋革业的声誉。上世纪80年代,温州皮鞋曾被戏称为“一日鞋”、“晨昏鞋”,其品质问题引发了全国消费者的,甚至有些商场贴出了“无温州鞋”的告示以心。那一年,杭州的一场大火焚烧了五千余双温州的劣质鞋,并引发了全国各地的抵制潮。但正是这场大火,唤醒了温州的质量意识。
在市的引导下,温州制鞋企业开始重视质量、科技与创新。康奈集团率先引领了机械化制鞋的潮流,引进了国外的制鞋流水线,走上了品牌兴业的道路。凭借着坚持不懈的努力和不断的自我革新,温州鞋业得以焕发新生。康奈皮鞋在1993年被评为十大鞋业大王之一,吉尔达皮鞋荣获金鞋奖等众多荣誉。这些成就标志着温州鞋业得到了市场和业界的认可。
温州鞋业在持续的整合与优化中不断发展壮大。如今,温州拥有全国最大的鞋都工业园,园内汇聚了200多家企业。全市各行政区域中均有相当规模的模块式产业基地,全行业生产总值保持年均17%的增长率,经济效益位居特色行业前列。2007年的生产数据显示,温州生产了12亿双鞋类,产值高达620,创造了34.8的利税。
随着鞋业的发展,相关产业链得以延长,形成了以制鞋、制革、皮件为主体,合成革、鞋材、鞋机等配套的工业生产体系。也发展了相关的专业市场,展现出强大的产业集聚效应。许多境内外配套的鞋革企业都在温州设立了分点或开设了窗口。例如,华峰集团生产的聚氨酯材料被广泛应用在温州鞋业中,极大地提高了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