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闻于2019年公布了最富1000人榜单,达利食品公司的许世辉家族凭借其573币的财富名列其中,居全国第25位,成为福建区域的首富。
达利食品虽不算是市场中最耀眼的企业,但却以其卓越的盈利能力著称。
这一优势的关键在于许世辉所独创的“达利模式”。
那么,“达利模式”究竟是什么呢?
虽然许多人可能对达利并不十分熟悉,但若提起它的产品,如好吃点饼干、可比克薯片、和其正凉茶等,人们定会恍然大悟,原来这些耳熟能详的品牌均出自达利之手。
许世辉通过“达利模式”实现了向休闲化转型的跨越。该模式采取跟随策略,即在多个品类中不作为开创者或领导者,而是紧跟市场领先品牌,在多个品类中稳居第一梯队。
一般而言,能在一个品类中脱颖而出已属不易。像达利这样涉及多个品类并都能取得领先地位的企业实属罕见。在国内,这样的企业几乎都是行业巨头。
达利集团便是这种高水准企业的代表。在快消领域,它甚至超越了康师傅、统一等企业,以更高的净利润独树一帜。
许世辉的“达利模式”在于多品牌定位的巧妙运用。例如,从2003年的薯片可比克,到2014年的高端烘焙品牌蓝帝堡,再到2017年的豆本本豆等,达利始终紧跟市场趋势,不断推出新品牌。
- 2003年推出的可比克薯片,其价格仅为品客、乐事的30%-40%。
- 2004年的好吃点饼干则以对标亿滋国际为目标。
- 自2013年起,从乐虎功能饮料到豆本豆等新产品线,达利都紧随市场领先品牌之后推出。
在各细分领域中,达利的产品虽非绝对第一,但通过多品牌的策略和精准的市场定位,其合起来的利润却能超过绝大多数竞争对手。
回首2005年,许氏家族全资控股福建达利。十年后的2015年11月20日,达利食品在香港交易所主板上市。而如今市值更是达到了千以上的高峰。
许世辉曾经的模仿和追随行为现在看来却有着深刻的战略眼光。但是“达利模式”的背后并不只是模仿与跟随这么简单。因为它似乎还包更多成功要素。
成功背后的三大关键因素
首先, 许世辉深谙特劳特的定位理论。他认为顾客心智中代表的品类是品牌的关键所在。因此他多品牌定位的实践非常成功。
采用不同的品牌来应对不同的品类和不同的市场环境是他的策略之一。他能够很好地把握节奏感,一个品牌成功后迅速推出另一个品牌。
其次, 达利食品以其低出厂价著称。这意味着公司给予经销商更多的让利空间和较低的销售费用。
这也是其能够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保持渠道优势的重要原因之一。
最后, 达利的低物流费用是其竞争力的另一个重要来源。通过在全国范围内建立生产基地和加工厂来减少物流成本是许世辉的又一高明之举。
正是由于这一系列巧妙的策略和高效的运营使得达利食品能够在这个行业中长期屹立不倒并且越战越强。
如今在娃哈哈、康师傅等食品公司出现疲态的当下市场上达利食品正以更加强劲的姿态向着下一个多品牌战略目标卡夫亨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