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不少水果的价格持续走高,令消费者望而却步。在夏季的水果大餐中,荔枝、桃子、冬枣和蜂糖李等昔日“宠儿”已然成了令人犹豫不决的选项。虽然夏日水果种类繁多,诱惑人心的美味数不胜数,但在高昂价格的压制下,消费者选择的余地变得愈发狭窄。即便市面上仍有多种荔枝供应,其零售价大多在十元以上,尤其是桂味荔枝,更是以每斤三十余元的高价令人望而却步。大荔冬枣、蜂糖李等也以每斤三十、四十元的价格让人感到压力山大。相对而言,水蜜桃、黄桃等虽尚能维持每斤五、六元的亲民价格,但西瓜、甜瓜等便宜水果仍占据了市场的一席之地。
这两年来,高价百香果再次回归市场,引发了消费者的关注。对于那些夏天喜欢用百香果泡水喝的消费者来说,这无疑是一种遗憾。作为一个外来水果品种,百香果在我国已有三十余年的历史,但始终未能广泛普及。在2010年前,百香果的市场身影较为罕见。这主要是因为其可食率较低,籽少,与传统水果形象存在差异,导致市场接受度不高,种植者也寥寥无几。
随着水果茶的兴起,百香果逐渐走红。人们对水果茶的喜爱带动了百香果的需求量,进而吸引了众多果农投入种植。在南方乡村,人们会在自家院子或房前屋后种植一两株百香果,以此满足日常需求。那几年,百香果风头无两,农民爱种,商贩肯收,消费者爱喝,价格也颇为理想。
市场总是瞬息万变。当许多农民跟风种植百香果时,危机也悄然而至。管理不善导致的产量不足和质量参差不齐等问题逐渐出来。市场反馈则表现为产能过剩和低价竞争。一时间,“一亩脱贫,百亩返贫”成了百香果种植的真实写照。在2019年前后,许多种植户因无法承受亏损而退出了百香果的种植。
近年来,随着种植面积的减少,百香果的价格终于有所回升。近期海南地区的黄金百香果迎来了丰收季节,平均收购价达到十元以上,其中大果更是高达每斤16-18元的高价。一亩产量达3000斤的黄金百香果种植户能获得30000元的收益,扣除成本后仍有2万多的纯收入。
海南本季的百香果可谓是幸运儿,生长过程中的风调雨顺保证了亩产量。高产量与高价格并存的情况让许多果农欣喜不已。经过多年的曲折发展,百香果再次展现出高收益的魅力。对于这一表现,许多果农感慨万分。
这样的收获背后是果农们多年坚持与付出的结果。种植过程中需要投入大量精力进行病害防治。不能只看到黄金百香果的高价就盲目投入种植。只有兼顾产量与品质,才能确保高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