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团队的七大步骤_打造团队凝聚力的五要素

2025-02-0906:27:45经营策略0

凝聚力是一个能否达到卓越绩效、持续生存并繁荣的关键因素。这种凝聚力对的执行力和团队协作的发挥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大量的管理实践表明,当内部气氛和谐、凝聚力强、员工间彼此认同且能够愉快协作时,完成工作任务会更加顺利;相反,当团队成员间存在较大分歧、以个人为中心、不愿合作共担时,完成工作任务时会遇到较多阻碍,从而影响工作效率和结果。对凝聚力的研究不仅是管理心理学理论的重要内容,也对实际管理工作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众多研究揭示了高凝聚力的显著特点:

(1)内信息交流畅通有效,沟通渠道无阻,成员间相互了解,关系和谐;

(2)对成员具有强烈的吸引力,成员愿意为的发展付出努力,并产生超出其他的生产效率;

(3)成员具备责任感和使命感,将维护整体利益和提高声誉视为己任,展现出强烈的主人翁意识;

(4)能使每个员工产生归属感和荣誉感,从而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和忠诚度。

社会心理学家沙赫特通过实验深入探讨了凝聚力对生产效率的影响。实验结果显示,凝聚力和正确的引导对生产率有着显著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第一,教育和引导是关键环节,不能仅依赖增强情感联系来提高凝聚力;消极的引导会明显降低生产率,凝聚力过强反而可能导致生产率下降。第二,若规范的生产标准过低,将降低生产率;无论凝聚力高低,积极的引导都能提高生产率,且凝聚力高的生产率更高。基于这些实验结果,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增强凝聚力能提升的生产效率,积极的引导能强化凝聚力。

凝聚力的意义重大,它是增强效能、实现目标的重要条件,也是存在的必要条件。若失去凝聚力,无法团结其成员,那么它便失去了存在的意义。那么,如何提高凝聚力呢?

结合人力资源咨询经验,华恒智信的赵磊老师提出,构建高凝聚力的可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制度层面、文化层面和领导情绪层面。

在制度层面,应基于岗位和团队特点分析调动积极性的关键行为和要素,以团队视角进行考核和评价。良好的团队内部管理是保证凝聚力的基础。领导方式宜采用型,团队决策应共商共议,反映。沟通是维持团队和谐的桥梁,应有足够的沟通时间和适宜的沟通渠道。有效的、被团队成员普遍接受的规章和行为模式是团队运行的基石。

文化层面主要指的士气和氛围。建立以团队为导向的文化活动,促进凝聚力的文化建设是关键。高层、中层和基层员工都是文化建设的参与者。合理的激励方式、积极的团队竞赛活动和团队拓展培训等都可以增强团队凝聚力。

在领导情绪层面,领导者应发挥个人魅力,及时干预氛围和士气减弱的情况。历史证明,一个具有人格魅力的优秀领导者是成功的必要前提。领导者应审时度势地分析情绪,适当运用化管理提高成员凝聚力。在关键抉择时,需要领导者果断甚至的决定来树立权威。领导者要把握好与员工的距离,既要保持一定的亲民度又要避免过于导致缺乏凝聚力。

  • 版权说明:
  •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29505276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