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日的场上,关于“互联网+”的话题已然热议连连,它已经深入到了我们日常生活的各个角落。无论是从层面,还是从商业视角,乃至学界讨论,都不可避免地被其所影响。显然,这已经成为了一种公众话题。毋庸置疑,现今的时代是一个互联网时代,它如同滚滚而来的巨浪,其势不可挡。面对这样的时代变迁,我们唯有改变那些可以改变的,接受那些无法改变的。
融合之路:
在传统的商业模式中,常以客户为中心,随市场变动而调整策略。此法在传统企业中广为流传。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今天,仅仅以客户为中心已远远不够。粉丝经济在这个时代崭露头角,客户的重要性被粉丝所超越。虽然粉丝可能不会立即产生购买力,但他们却是品牌的重要关注者。
就工业品而言,思考如何将传统的客户关系提升至粉丝层次是一个挑战。这并不意味着你必须立即促成购买,而是要让人们对你的品牌产生深厚的情感联系。例如,当我们对某个韩国明星产生迷恋时,我们会关注他们的每一个动态,从言语到衣着都可能成为我们的关注点。那么,对于工业品而言,是否也能拥有自己的粉丝?如何在互联网的浪潮中寻找自己的定位?
社群营销在当今已经不是新鲜事物,但如果我们将工业品的讨论搬到微信、QQ等平台上,创建一个社群,其意义则非同寻常。在这个社群中,大家对某一话题进行交流,观点各异,百花齐放。虽然大家都戴着马甲(网名),但在线上的互动为线下活动打下了基础。
为了实现线上线下的一体化,我们可以线下活动(如论坛或沙龙),通过这些活动增加人们之间的情感联系。在线上讨论的理论可以在线下通过真实案例进行交流和佐证。人的特点之一是熟人经济,通过线上线下互动,人们更容易成为朋友。这样的朋友在谈生意时往往有更高的信任度。
事实胜于雄辩:
在这个互联网时代,树立一个标杆显得尤为重要。无论在哪个时期,标杆都具有一定的示范意义。在互联网的浪潮中,企业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过去那些依靠老思路、老办法、老经验的企业如今可能已经跟不上时代的步伐。
以过去开展业务的例子为例,过去可能通过搞定一个企业的关键人物来获取业务。但在互联网时代,这种做法越来越行不通。互联网的快捷化、透明化、公开化让一切行为都在公众视野之下。工业品的价格也不例外,各种不正当的交易行为在互联网的照妖镜下无处遁形。
公开竞价、货比三家、去中间化等行为成为新的趋势。那些将利润让利于客户、实实在在做事的企业将获得更多的回报。在网络化的世界里,只要一心一意为客户着想,为客户解决问题,你的付出自然会有回报。你的名声会远播,粉丝也会越来越多。无论从知名度、忠诚度还是名誉度上,你都将具备更强的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