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春之际,天气似乎依旧带有丝丝寒意。
前几日,我所在的这片土地阴雨绵绵,而遥远的山东大地竟飘起了大雪,从朋友圈的图片中,我们可以一览那梨花绽放如雪的壮丽景象,如此景致实属难得。
清晨醒来,我躺在被窝中浏览着公众号文章。一位北京的美丽大号博主向我炫耀她近期的减肥成果,发来的照片中的她确实显得比以前更为苗条。也许这与她使用的摄影设备有关,虽然美丽动人,但我对于美颜、滤镜、瘦身后的效果持保留态度。令人更为惊奇的是,她所在的环境似乎并非想象中的冬日雪景。面对我对于北京天气热度的询问,她笑道:周末已攀升至28度了。
回想我所在的县城,依旧在北京南面几百公里的位置,今天的最高气温虽达到了22度,但清晨时分大概仍保持在8、9度左右。我出门时仍穿着那件薄薄的棉袄,虽然有些不合时宜,但暂时并无更好的选择。
说起这件薄棉袄,本应早已洗涤。但因天气稍显阴冷,仍穿于身前。长时间的穿用已经使得本色褪去许多,衣领与袖口布满油渍印迹。每当白日外出时,我尽量避免前往人群密集之地,唯恐身上的味道过于浓烈。
我不禁想起那句“布衣暖,菜根香,读书滋味长。”它如此质朴却暖心。在这句言辞中,“布衣”指得有双重意义:一是古人的谦辞代表,也就是常说的老百姓;而二则是特指棉织品,如粗布衣等,与华服相对立。布衣与华服代表了不同的生活层面和价值取向。华服象征着绫罗绸缎、地位与金钱以及厚禄的追求。
这棉袄我已有近十年的穿用历史了,依然完好无损、耐磨且保暖。布衣的温暖之处在于其不娇贵无需特殊打理。在我这样的工作中,我可以随意坐卧无需担心衣物被弄皱。午休时它反盖在身上也从未感到寒冷。
在古代,人们对于布衣生活有着深厚的情感寄托。如诸葛亮在《出师表》中所言“臣本布衣”这正因他身负天下百姓与重任方能体会到布衣的自由与洒脱。而今穿着这件棉袄我才更加明白布衣背后所代表的民间的温暖与亲切。
随着季节的更替我们谈及菜根香这一话题也是春季不可或缺的回忆。春季是素食的好时节为何如此说呢?的传统文化为我们提供了答案。在春天万物繁衍的季节里我们应避免过度捕猎与捕捞以保护生命。因此过去的帝王们更倾向于在秋天与冬天进行与进补活动而春天则更多地关注于野菜与蔬菜的食用。
至于读书的滋味则是无穷无尽的回味与享受其中不带有功利心的阅读才是真正能品味到书中的滋味所在。春天的读书应当是慵懒而惬意的在暖阳下悠闲地翻阅不时为精彩的句子抖擞一下精神这样很多深刻的记忆便得以留存。读书是人生不可或缺的慢功夫需要我们慢慢品味和体验其中的深意许多年轻时读过的书到了中年才真正理解其含义而那些所谓的滋味正是需要经历多年甚至几十年的沉淀才能体悟得到的。
如同蒲松龄一般尽管他读了许多书并可能深入研究了四书五经但当他多年科考不中后选择放弃也许这正是他读懂了书的滋味后的一种豁达与释然。他的读书之路不仅是为了科举而是为了寻找人生的另一扇窗打开了自己的心灵之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