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明循环的四个过程是 pdca循环的应用案例

2025-02-0913:10:20经营策略0

PDCA,这一简明扼要的术语,源自英语单词Plan(计划)、Do(执行)、Check(检查)和Act(修正)的首字母组合。其核心特质包括:大环内含小环、循环往复、以及阶梯式的进步。

那么,何为PDCA循环呢?PDCA循环又被称为“戴明环”,它是由质量管理学家戴明提出的,通过P-D-C-A的顺序进行质量管理,并持续不断地进行科学循环程序。尽管PDCA循环的质量管理体系是在首次提出,但其真正的大规模应用却在日本得到实现。

具体来说,PDCA的四个字母各自代表着:P即Plan(计划),确定方向与目标,制定活动计划;D即Do(执行),实施计划,让设想变为现实;C即Check(检查),评估执行结果,注重效果,并找出问题所在;A即Action(行动),对检查结果进行总结处理,肯定成功的经验并推广、标准化,同时总结失败的教训,避免重蹈覆辙,并将未解决的问题留待下一个PDCA循环解决。

对于任何案例或事件的处理,PDCA循环的流程清晰明了:先制定计划,然后执行计划,过程中进行,后进行改进并实施,不断改善未解决的问题并纳入下一个循环。如此循环往复,形成一个个PDCA循环。

PDCA的主要特点可以细分为:大环里套着小环、周而复始的循环、以及阶梯式上升的趋势。

具体解释如下:

1. 大环带小环:如同公司的大运营体系是一个大环,而各功能、分支、分部则是独立的小环,大环与小环之间互为依赖。

2. 阶梯式上升:PDCA并非在同一水平上简单循环,而是通过持续的问题解决过程实现水平的逐步提升。

3. 周而复始:PDCA的四个步骤不是执行一次就结束,而是反复进行。一个循环结束后,部分问题得到解决,但可能还有新的问题出现。这时就应开始下一个PDCA循环。

接下来以产品设计为例详细阐述PDCA的四个阶段:

1. 计划阶段:通过市场调查和用户访谈等手段,了解用户对产品质量的期望,进而确定质量、目标和计划。包括现状分析、确定主要因素、制定计划等步骤。

2. 设计和执行阶段:根据之前制定的质量标准进行产品设计、试制、试验及人员培训等工作。

3. 检查阶段:在计划执行过程中或执行后,对执行情况进行检查,看是否符合预期效果。

4. 处理阶段:根据检查结果采取相应措施,巩固成功经验并标准化,将遗留问题转入下一个PDCA循环解决。

关于PDCA环各阶段的实际操作步骤如下:

  • 计划(Plan): 首先要分析现状和问题。利用5W2H、鱼骨图等方法分析问题的影响因素。再根据主要因素制定计划,此计划需严格按照5W1H制定。
  • 执行(Do): 根据制定的计划,相关人员根据任务分工进行执行。需指定负责人并设定明确的执行时间和方式。
  • 检查(Check): 将执行结果与预期目标对比。在制定计划时就要设定可量化的标准以便于检查。
  • 行动(Action): 总结经验并纳入标准制度。同时将本轮未解决的问题转入下一轮PDCA循环。

需强调的是,PDCA并非万能的法宝。它仅仅是一个用于解决问题和分析问题的工具。与5W1H、DMAIC等工具一样,如何利用好这些工具来解决问题才是关键。

  • 版权说明:
  •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29505276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