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值柿子盛行的季节,品尝其甘甜美味的时刻又到了。关于柿子食用时所伴随的种种传言,如空腹不宜食用、不能与某些食物同食等,不禁让人心生疑虑:这些令人忧心的传言,是否意味着我们要对这美味的柿子保持戒心呢?
揭秘柿子流言背后:
尽管柿子美味可口,但关于其可能引发结石的传言甚嚣尘上。这些传言的根源在于其含有的“鞣酸”成分。鞣酸,又称单宁,它的涩味令人印象深刻。在特定条件下,鞣酸与蛋白质结合后能形成不易溶于水的沉淀物。在胃酸较多的情况下,这种沉淀物与食物中的果胶、纤维素等物质结合,可能形成胃石,导致胃部不适。
熟透柿子的安心享用:
其实,我们无需过度担忧柿子中的鞣酸对健康的影响。不同柿子的鞣酸含量有所差异,通常在0.4%至4%之间。而熟透、甜味的柿子中鞣酸含量较低。如今市场上的柿子大多经过脱涩处理,其鞣酸含量已大大降低。商家深知,若柿子味道过于涩口,难以获得消费者的青睐。
判断柿子鞣酸含量并不难,最直接的方式是品尝。若味道涩,则鞣酸含量较高。通常情况下,甜柿子在成熟后鞣酸的含量已显著降低。
科学看待柿子的食用禁忌:
由于柿子的鞣酸成分,民间流传着诸多关于柿子食用的禁忌。如空腹时不宜食用、不能与螃蟹、牛奶等一同进食。对此,我们应持审慎态度。对于鞣酸含量较低的柿子,空腹时适量食用是安全的。对于老人和小孩等胃肠功能较弱的人群,需注意空腹食用柿子可能带来的不适。
至于柿子与其他食物是否可以同食的问题,这些传言大多属于食物相克的误区。营养学上并不支持食物相克的说法,而是鼓励饮食多样化,实现膳食平衡。
——营养师 阮光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