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天修屋,顺境谋策。
8月22日,全国工商联发布了“2019年中营企业500强”榜单,其中房地产行业表现尤为亮眼。
近年来,我国房地产市场持续繁荣,39家企业在2019年跻身500强之列,这一数字较前几年有所波动,但总体呈现上升趋势。
随着国内商品房销售额的连年增长,从2016年的突破10万亿开始一路高歌猛进,至2018年已达到近15万亿的规模。
在这个发展过程中,房地产公司累积了丰厚的营收。但值得思考的是,频繁的买地、建楼、售楼循环之后,所留下的究竟是什么?是未开发的土地、大量的现金,还是那些难以售出、留滞手中的大楼?
在前进的脚步中,我们是否需要更多的探索?或是固守现有的模式?在讨论房地产企业的未来之前,让我们先来审视一下它们的现在。
从最新的财报数据来看,房地产行业的龙头企业表现卓越,在“500强”榜单中占据了显著位置。
以碧桂园为例,其在8月22日的财报中展示了出色的业绩。从宏观角度看,我国常住人口城市化率逐年提高,于2018年达到59.58%。这意味着每年有大量人口从农村转移到城镇,与发达的80%城市化率相比,房地产行业仍有着巨大的发展空间。
按照发达的经验,当城市化率达到60%后,城市人口增长速度将逐渐放缓,但这也预示着房地产行业将进入一个更加稳定和成熟的阶段。
那些规模较小的房地产公司仍在为规模而努力,而具有远见的龙头企业已经开始寻找新的增长动力。
那么,房地产企业多元化的难点在哪里呢?答案显然是发展空间。如同水大才能鱼大一样,要想企业实现多元化发展,首先需要有足够的空间和资源。
虽然目前国内已经有30家销售破千亿的房企,但真正具备多元化发展条件的企业并不多。一个好的多元化方向应当是单价高、标准化且易于复制的。
在探讨国内房企多元化方向之前,我们先来学习一下成熟地产公司的做法。以地产龙头帕尔迪为例,其通过多次收购实现了业务的不断扩张和多元化。
而国内的房地产公司也在学习这些经验。例如,碧桂园不仅在房地产业务上持续发力,还进军了机器人领域。随着交楼面积的不断增加和劳动力成本的上升,机器人成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碧桂园的机器人公司已经研发出多款建筑机器人,并开始在项目现场试运作。
除了碧桂园之外,其他房企也在沿着产业链上下游进行布局,包括物业管理、商业地产、长租公寓等。这些业务的开展不仅增加了企业的收入来源,还为企业带来了估值上的提升。
那么,在众多房地产公司的多元化探索中,您更看好谁呢?他们的未来又将如何呢?让我们拭目以待。
参考资料:
1. 东吴证券研究所发布的《思变先驱,运筹帷幄——地产龙头国际比较报告系列》。
2. 招商证券研究所的《海外房地产企业研究》。
3. 冯邦彦的《香港地产业百年》。
4. 其他相关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