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P/E(市盈率)
基本模型:P/E=每股股价/每股收益。
该模型反映的是企业每股价值与其盈利能力的比较关系。通过市盈率,可以快速了解企业股票相对于其收益的“贵贱”。
模型优点:数据易获取,计算简单;直观反映投入与回报的关系;综合考量风险补偿与增长因素。
模型局限:对于收益为负或收益不稳定的企业,该方法不适用。市盈率更适合连续盈利且收益较稳定的企业。
(2)P/B(市净率)
基本模型:P/B=每股股价/每股净资产。
该模型用于评估企业的每股价值与其账面价值的关系。
模型优点:市净率为正,适用于大多数企业价值评估;净资产数据易获取,理解性强;相比利润,账面价值更为稳定,可操纵性较弱。
模型局限:账面价值受会计影响,不同下市净率比较意义不大;不适用于固定资产较少但成长迅速的企业,如互联网、高科技企业。
(3)其他估值模型
以下是其他几种常用的估值模型及其特点。
P/S(市销率)
基本模型:P/S=每股股价/每股销售收入。
模型优点:适用于资不抵债或亏损的企业;对价格策略和企业战略变化敏感,能反映这种变化的后果。
模型局限:无法反映成本变化,适用于销售成本较低的企业。
PEG(市盈率相对盈利增长比率)
基本模型:PEG=市盈率/(企业年盈利增长率100)。
模型优点:将股票当前价值与未来成长联系起来,有助于评估高市盈率但快速成长公司的价值。
模型局限:与P/E一样,对于收益为负的情况,该方法不适用。
EV/EBITDA(企业价值倍数)
基本模型:企业价值=可比企业价值倍数目标企业EBITDA。
模型优点:不受税率、资本结构影响,能准确反映公司价值。
模型局限:计算复杂,需对债务价值进行单独评估;未考虑税收因素,不同公司间的税收差异可能导致误差。
(4)现金流折现模型
该模型遵循增量现金流原则和时间价值原则,用于评估企业的内在价值。
模型优点:数据易获取,计算简单;适用于有长期发放股息历史的成熟型公司。
模型局限:适用范围有限,如分红不稳定或无分红的公司、周期性行业。上市公司的分红比例不高且金额不稳定,因此该模型在应用受限。
(5)重置成本法及其他估值方法
重置成本法是一种评估对象现实价值的方法,通过考虑实体性、功能性及经济性贬值来确定资产价值。
该方法及梅特卡夫定律等在互联网公司估值中具有一席之地。互联网公司的规模效应和成长性使其估值具有特殊性。
无论采用哪种方法,都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如公司的商业模式、竞争优势、市场前景等。应关注行业动态和变化,以及竞争对手的估值情况,以更准确地评估公司价值。
参考文献
[1] 相关教材及研究文献
[2] 各大证券研究报告及数据库
[3] 专业机构及专家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