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瑞敏的坚守与担当
在焦作车辆段的大检修现场,有这样一位工人引人注目。她,便是高空中驾驶天车的吴瑞敏。
四月的最后一周,繁忙的检修大库里,轰鸣声与焊接火花交织。高约十米的空间内,吴瑞敏手握控制杆,灵巧地操纵着能吊起四吨重车辆转向架的机械,不断在空气中穿梭。
她描述自己的工作说:“即使夏天汗流浃背,冬天冷得打颤,也要尽职尽责。”在不足两平方米的操作室里,她每天独自驾驶天车,吊运从几百公斤到数吨不等的配件和设备,在长达160米的空中轨道上往返飞行200多次。
吴瑞敏的工作环境与经历
今年44岁的吴瑞敏,已在铁路行业耕耘了24年。2004年,由于企业结构调整,她从其他岗位转行成为天车司机。起初,同事们心存疑虑:她能胜任这份工作吗?但吴瑞敏性格坚韧,她下定决心要努力掌握这项技能。
她勤奋好学,刻苦练习操作技巧,很快成为技艺精湛的司机。她总结出一套独特的操作方法:观察要细致、停车要平稳、起落要缓慢、手脚要稳定。
“开天车并非只是熟练工种,”吴瑞敏解释道,“想要安全驾驶,必须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在检修大库这个交叉作业的场所,她每次起吊都会站在驾驶室窗口,仔细观察下人的作业位置,提前响铃提醒避让。
同事刚赞叹道:“吴姐的驾驶技术绝对一流,起落配件平稳准确,而且经常能发现设备隐患。”吴瑞敏总是心细如发,每天提前半小时到岗,仔细检查传动装置的润滑情况、吊钩、索具的零件状态以及限位器的作用。
安全与责任
吴瑞敏深知开工前的点检是保证现场人身安全的关键。她曾在一年的11月发现钢丝出现断况,及时通知维修人员处理,避免了可能的。据统计,仅2017年,她就发现了12件各类隐患故障,多次受到单位和领导的嘉奖。
虽然天车司机的工作看似轻松,实则十分辛苦。一旦工作量增加,司机们需要连续工作数小时。由于精神高度集中,工作结束后往往感到疲惫不堪。
工作态度与奉献
值得一提的是,在天车驾驶室内并未发现她的饮水杯。为了配合其他工班按时完成车辆检修任务,避免因上厕所而耽误工作,吴瑞敏在工作中很少喝水。当口渴时,她选择吃些水果来缓解。用她自己的话说:“我多吊一钩,就能早点和大家一起完成工作。些许牺牲算不得什么。”
在无数个日夜里,吴瑞敏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什么是责任与担当。她不仅是焦作车辆段的一名优秀天车司机,更是无数人心目中的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