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者姐姐的每次造访,总是伴随着对我家“羊毛”的“掠夺”,这“羊毛”便是签字笔与口罩。据她所述,医院正努力控制开支,以应对经济压力。
我姐姐所在的医院是名副其实的三甲医院,但近一年来,经济效益出现了下滑。原先的饭补等福利已被取消,科室年终奖金也较往年大幅减少。她坦言,不仅仅是医生们的收入有所降低,连科室的日常开销也被严格管控。
据一些小道消息透露,其他科室同样面临着类似的财务压力,奖金普遍出现较大幅度的削减。
医院的资金紧张不仅体现在医生的收入上,更是蔓延到了日常运营的方方面面。医院甚至制定了明确的规定,如办公室和病房的空调温度在夏季不得低于26度,冬季不得高于22度。这样的规定在炎炎夏日中显得尤为严格,一旦发现违规情况,科室将面临扣分和罚款。
虽然办公室的空调使用相对容易控制,但病房内的情况却更为复杂。病人往往可以自由调节空调温度,护士们不得不将空调遥控器统一管理起来,以防止病人私自调整温度。
医院更是实施了资源再利用的举措,比如要求医生们在给病人出具的诊断单必须进行回收并重新利用。连平日里常见的口罩也变得更为珍贵。每人每月只能领取一包口罩,每包十个。这让我回想起自己前年购买的口罩,至今仍未用完。
一次偶然的闲聊中,我提到了家中的口罩储备。姐姐听后立刻表示愿意“借用”,并声称这是为了防止过期浪费。我“慷慨”地“支援”了她几包口罩。
不仅如此,连原本由医院发放的签字笔也变得稀缺起来。在我这个教师弟弟的家中,文具自然是多到用不完。姐姐每次来我家时,总是不客气地拿走几板签字笔。她解释说,因为现在医院不再发笔了,科室里的这些必需品也变得相当抢手。
在某种程度上看,这仿佛是一种特殊的方式来减轻医院的财务压力而转移至家属的层面。但无论如何,这背后都反映出行业所面临的现实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