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存储之谜
近期,微博热搜上频频出现“手机存储焦虑”的话题。不少人的手机从64G到128G再到256G的内存逐渐升级,然而仍然常感内存即将爆满,究竟为何呢?
众所周知,随着移动互联网的迅猛增长,手机厂商为了方便用户,开始将预装App植入新手机的系统之中,逐渐成为行业惯例。从2016年的安卓手机平均预装软件数量9.8款,到如今这一数字已经发生了显著变化。
以华为的荣耀60为例,该手机第三方预装软件已达到惊人的26个。无论是安卓还是苹果,主流智能手机厂商均有应用预装。这些预装的软件主要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是手机厂商为了构建自己的生态系统而自带的App服务;二是第三方软件开发商与厂商合作,支付一定费用进行预装,以此作为品牌推广和获取用户流量的机会。
其中,第三方软件的预装成为了内存的“隐形杀手”。很多用户反映,手机中很多预装的软件他们并不使用,而且很难完全卸载,这给用户带来了极大的困扰。
针对此问题,工信部早在2016年就发文规定:手机的预装软件必须可以卸载,并且在操作系统升级时不会被强制恢复。问题依然存在。
那么,这些预装的软件是如何“侵蚀”我们的手机内存的呢?其实,这些软件在用户使用一次并接入互联网后,会不断创建文件夹来占用手机内存。以QQ为例,它在手机内创建的文件夹包含了数万个文件和数千个子文件夹,占用了大量存储空间。
除了预装软件外,现代手机软件的功能日益丰富也是内存占用的重要原因。微信从最初的1.0版本仅200多k的安装包,发展到如今200m的大小,小程序、视频、朋友圈等功能一应俱全。用户的使用习惯也会产生大量的缓存数据和其他文件。
手机摄像功能的提升也使得拍摄的照片和视频文件日益增大。早些年的手机像素多为1000万-1500万像素,而现在已达到6400万—1亿像素,所拍摄的照片甚至可以达到100m的大小。
更令人担忧的是一些不良的手机使用习惯。许多用户习惯性地下载软件而不及时卸载不常用的软件、不关闭后台软件让其持续下载数据、不清理下载后的安装包等,这些都导致了手机内存的无谓消耗。
面对这一系列问题,我们不禁要问:手机的储存技术发展是否能够跟上软件发展的步伐?或许,我们需要更加智能的管理方式来优化我们的手机使用习惯和软件设计,从而让手机的储存空间得到更高效的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