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碑和营销效果哪个更重要 口碑是哪个平台的app

2025-02-1010:38:25创业资讯0

众多消费者在App的“免费试用”诱惑下,不慎踏入隐秘的扣费陷阱。不少人在体验某些服务后,账户竟在不知不觉中被扣费,投诉之路更是困难重重。

误点免费试用,遭遇自动扣费

河南的吴女士曾因想使用某款修图软件的特定滤镜功能而下载了该软件。界面显示“七天免费试用,到期自动续费98元,可随时取消”。开通服务后,她的账户直接被扣除了全年会员费用,令她十分不解:“这哪是免费试用,分明是购买一年会员赠送几验。”

类似的情况也发生在湖南的郑女士身上。她在应用商城搜索下载了一款标注“7天免费试用”的App。尽管她在试用当天便取消了相关服务,但仍被扣除了高额会员费。郑女士表示,宣传时明确标明是免费试用,但实际操作中却直接扣费。

据半月谈记者的调查,许多App利用“免费试用”作为营销手段,诱导用户点击并消费。有的App在首页以“免费试用3天”“1元享7天”等字眼吸引用户注意,而有的则在用户使用过程中自动弹出相关页面。在“黑猫投诉”平台上,与“免费试用”相关的投诉近两万条。

这些投诉中,不少消费者反映在开通“免费试用”后被立即扣费,有的则在试用期未结束前就被扣费。还有些软件未提前通知用户试用期满,导致用户未能及时取消订阅而产生“自动续费”。这已成为一些App的常见营销策略。

隐形套路频现,之路艰难

那么,这些侵犯消费者权益的“免费试用”套路都有哪些呢?

文字游戏的陷阱:App软件常以大字号吸引眼球,而小字部分则暗藏消费陷阱。例如,“免费试用”“1元享7天”等大字设计在显眼位置,而“第7天自动续费”等关键信息则以小字形式出现。消费者需跳转多个页面才能查看完整的使用协议和支付细节。山东的张女士在扣款后翻阅协议,却未找到任何关于免费试用的解释条款。

客服难觅,虚假标示频发:有些App存在虚标客服或没有提供有效的客服联系方式。消费者在时发现“联系客服”字样是虚假标注,导致无法及时解决问题。部分App还会通过诱导消费者勾选一系列条款来规避责任。

多方协作,强化监管力度

专家指出,“免费试用”等营销手段虽然看似具有性价比,但背后隐藏的续费陷阱严重损害了消费者的权益。对此,专家建议加强多方面的合作与监管。

相关部门应制定更为详细的实施细则。虽然我国对“自动续费”等现象已有法律规定,但针对新兴的“免费试用”等营销手段仍需细化规范。相关部门及行业协会、消协等应以问题为导向,积极制定并推行“免费试用”的相关规则和标准。

商家应加强自查并严格审核软件平台和应用商店的入驻要求。运营商应确保解释条款以显著方式在广告、商品或支付页面中标注说明,为消费者提供清晰、易懂的信息。

如需爆料或,请下载相关应用市场中的“晨视频”客户端并搜索“帮忙”,或拨打热线电话进行联系。

企业内容服务专席的联系电话为:。

  • 版权说明:
  •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29505276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