犹如小言杂志封面般插画作品,价值高达七万。
(来源:豆瓣小组)
一位热衷于收集此类插画的13岁小姑娘,短短数月就为插画约稿花费了超过70万。
没错,这是币,而非虚拟货币。
这位插画的画师并非知名大触,而是一位小众画手。
尽管如此,其高昂的价格并非轻易可及。
即便是购买了,也不能用于商业用途。
在公台发布亦被禁止,只能自我欣赏。
对于这等奇闻,人们不禁好奇其背后的价值所在。
经过了解,高价的背后是因为这是一张“设子”。
对于不熟悉的友友,简单科普一下:
“设子”是人设圈(设圈)的用语。
买家为画手提供设定,画手出图并交付给买家的相应人物插画。
可以按照自身设定制作“自设”,也可以凭空创造全新人物。
从某种意义上说,它就像是在养一个定制的芭比娃娃,只不过在纸上换成了纸片人。
虽然这个概念对部分人来说难以理解,但因是小众爱好,人们便予以尊重。
对于未成年就如此大额消费,显然超出了我们的理解范围。
不出所料,画手因此被家长找上了门。
家长直接明了,要求画手退还全部款项。
随后,画手白琴在微博给出了回应。
七万是小姑娘自带的价码,且主动要求加急。
起初画手并不想接,但因小姑娘态度诚恳且平台显示为成年人,便在QQ上接受了委托。
因小姑娘的高价,画手还主动赠送了几张壁纸。
关于不能商用和不能在公共平台发布的限制,是小姑娘的要求。
目的是为了保护插画不被盗用。
经协商后,画手已退还六万给小姑娘的家长,剩余一万作为劳动所得。
此事件引发了公众的广泛讨论。
有人指责小姑娘的消费行为,有人谴责家长的疏忽,也有人对画手的信任度产生质疑。
从某些角度看,画手在此次事件中似乎也并不完全清白。
面对如此大的订单,她是否对委托人进行了足够的资质?
是否深愔设圈中存在未成年的现象?
关于收入的问题,画手解释称平时收入并未达到标准。
然而从她粉丝的发言来看,似乎并非如此。
她不缺排稿,一张图的价格至少五千元起。
这样的收入若不满足标准,让许多打工者感到惊讶。
与其说这是小姑娘的家庭问题,不如说以画手为代表的设圈现象更令人。
需要正视设圈的乱象
从白琴的回应中可以看出,设圈内的高额交易并不罕见。
经过调查发现,设圈内确实存在许多高价交易的作品。
例如一个熊熊公主设子的竞拍价高达十七万。
(来源:兔区)
有些头像的报价就高达五千元起。
尽管高价让人质疑其价值,但在设圈内却有人趋之若鹜。
当一个人买不起时,他们可能会选择加入巨人车计划——十几个、几十个人拼一张设子。
白琴退还的这张设子就参与了巨人车计划,五十人分摊费用后仍以高价卖出。
(来源:水印)
小众圈层内的高价交易虽然引人注目但并非最核心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