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哥新近设立了一个群聊,却见有网友初入便不假思索地推送广告,全然无视群规及群友感受,三哥面露不悦。
工作交流群里,同事发来一张截图,图中圈出长达24位的userID,请求三哥协助排查问题,尽管这让他略感困扰。
从沟通的视角看,这是对三哥的忽视。从用户的角度看,这体现了缺乏换位思考。
换位思考,是每个人在各种场景中都需要培养的一种思维方式,特别是在职场中扮演重要角色的产品经理们。
腾讯的小马哥曾言:“产品经理的首要任务是放下自己的聪明才智。”
微信的龙哥也强调:“始终以用户的价值为导向。”
而360的老周更是提出:“好的产品经理应具备简单如般的思考方式。”
这些观点无不突显了用户思维在产品经理心中的重要地位,它是核心,是基础。
三哥深知,用户思维不仅是产品开发的基石,更是所有协作的起点。
用户思维听起来简单,即“以用户为中心,而非以自我为中心。需站在用户角度思考问题,而非仅从自身出发。”这强调了思维的转变,强调了利他的重要性。
实施用户思维却颇为困难。我们常以“以用户为中心”为名,实则行“以自我为中心”之实。
我们的经验和习惯塑造了我们的认知和行为。如果我们缺乏用户思维,那么要培养它并非易事,除非我们刻意练习。
以“自我为中心”是人性的一部分。人性中包自利的成分,这使得“以他人为中心”变得更具挑战性。
几个关于产品思维的实例
- 陈磊的半小时漫画团队,突破了人们对历史、经济等学科的刻板印象,通过结合专业知识和漫画趣味性,创作出受欢迎的“半小时漫画系列”,连三哥这样原本对历史不感兴趣的人也被吸引了。
- 设计师贾伟老师分享了一个烤箱案例:该产品设计考虑了美食爱好者的需求,如烘焙过程拍照分享等,而非仅关注美食本身。通过在手机上实时查看烤箱内情况,让用户分享过程而非仅分享结果。
- 过去的手机产品描述多从厂商角度出发,讲述硬件配置。而现在更倾向于直接描述解决用户实际问题的点,如“充电快、拍照智能”等。
这就是产品思维的体现,知道目标用户是谁,了解他们的痛点,然后推出产品或服务解决这些问题。
用户思维不仅应用于服务用户。在与人交流、协作的任何场景中,其实都是用户思维的应用。
在与人沟通时,若只顾自己说话是“自我思维”,而用心倾听并适时反馈则是“用户思维”。把沟通中的对方置于中心位置,理解并引导对方,才能实现有效的沟通。
与合作伙伴协作时亦然。只注重自身利益是“自我思维”,而关注共同利益则是“用户思维”。将合作中的对方视为重点,发挥各自优势并共享利益,这样才可能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
写需求文档时同样如此。若使用大量自我描述的文字、不清晰、冗长则是“自我思维”,而采用流程清晰、逻辑完备、图文并茂的方式则是“用户思维”。将下游协作方置于中心位置,减少他们的困扰,这样可以使工作更加顺畅。
写文章时亦需考虑读者。若只顾自己表达而不考虑读者需求和共鸣则是“自我思维”,“用户思维”则是挖掘读者需求、引起读者共鸣。把读者置于交流的中心位置,替读者说出他们想说的话,这样才能留住读者。
如前所述,“用户思维”虽有时会让人感到不适,但却是可以培养的。通过习惯化这一思维模式,它终将变成我们的舒适圈,并带来巨大的收益。
那么如何培养呢?
三哥认为,“用户思维”的表现可以从这三个方面来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