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城市化建设的步伐不断加快,城市基础设施中,路灯架空线路逐渐转为地埋电缆线路成为了新常态。为确保电缆敷设工艺的顺利进行,相关的技术要求也日益规范化。
一、基本标准
1. 电缆敷设前后需进行绝缘电阻测量,通常采用500伏兆欧表进行检测,确保其数值不低于10兆欧。2. 电缆芯线连接需采用圆套管压接法。铜芯电缆适宜使用铜套管,而铝芯电缆则应用铝套管。这些套管需满足一定的壁厚及长度标准。特殊情况下,如混合使用铜芯与铝芯电缆,应利用铜铝过渡接头,并在压接前进行退火处理。3. 地埋电缆线路的接头与转角处需设立手孔井或标桩,这既方便日后的维修查勘,也要求手孔井之间的间距不得超过50米。4. 在电缆沟、手孔井内以及通往控制箱、配电柜的电缆和其连接头、终端头等位置,均需配置清晰的电缆指示牌,明确标注电缆的规格、型号、线路名称等关键信息。5. 电缆连接的中间头与终端头必须进行防水密封处理,电缆线剖切时必须保证线芯绝缘外皮的完整性。每次的电缆施工都需记录详细信息,包括电缆的型号、规格、长度、安装日期等,以便于管理。6. 如有地埋电缆线路的变动,必须及时更新技术资料与电缆指示牌,确保线路资料的准确性。
二、地下直埋电缆线路规范
1. 地下直埋电缆应选用铠状电缆,其埋设深度需保证从地面至电缆外皮的距离不少于0.7米。电缆与建筑物基础、不同电缆间以及与各类管道间的距离也有严格规定。2. 直埋电缆沟内应避免杂质,若存在其他物质则需铺设100毫米厚的软土或沙层。电缆敷设后需再次覆盖相应的软土或沙层,并加盖混凝土保护板或砖块,确保覆盖宽度超出电缆两侧各50毫米。3. 直埋电缆在进入各类设施如手孔井、控制箱和配电室时,需穿入保护管中,并确保管口密封。当电缆与城市道路、桥梁等交叉时,需增设保护管,确保其顶部至路面的距离不小于0.7米,保护管两端超出车道不小于0.5米。引缆过程则需注意地面以上部分的固定与保护。
三、管、沟内电缆敷设标准
1. 电缆沟的建造需考虑排水系统,沟底应具备一定的散水坡度。盖板则常选用钢筋混凝土或钢制材料。整条沟内需安装连续的接地线,金属支架必须与接地线相连。沟内金属构件均需热浸锌处理。电缆在支架上的敷设需固定在终端、转弯及接头两侧。2. 桥上敷设的电缆需加垫弹性材料衬垫,以防结构胀缩损坏电缆。3. 保护管的选用需根据电缆长度而定。短距离穿管时有一定规范,而长距离则需设手孔井或人孔井。保护管的内径也有具体要求,以防止电缆受损。4. 钢管的连接与使用也有严格标准,包括连接方式、电气连接、管口处理及防杂物进入等措施。
四、电缆架空敷设须知
1. 架空敷设是一种特殊情况下的敷设方式,常因市政设施等原因无法地埋或常规架空时采用。2. 所选用的钢绞线截面需根据跨距、荷重及机械强度来定,并采取热镀锌处理以增强耐久性。固定点的间距也有明确规定。3. 与各类管道的净距也有具体要求,当净距不足时需采取隔热或防机械损伤措施。4. 电缆从杆上引下入地时需使用保护管并固定牢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