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让我们探讨一个颇具深意的观点,正如周鸿祎所言,善于玩乐的人更容易取得成功。
试想一下,在闲暇时光,我们是否常常陷入一种习惯性的放松模式,或是沉溺于手机屏幕前,任由时间流逝?实际上,当我们采取这样的方式休息时,常常会感到更加疲惫。这是由于人类大脑的天然倾向。自古以来,即使在休息时刻,大脑也保持着一种警觉状态,仿佛在警惕周围的潜在危险,如树上的蛇或地下的豹子。当我们处于无所事事的闲暇状态时,这种预设模式便开始运作,引导我们进入无休止的胡思乱想中。这种思维活动虽然看似轻松,但却是大脑高能耗的来源之一,有时甚至占据高达80%的能耗。这也可能导致大脑中一种名为谷氨酸盐的化学物质积聚,这是我们感到疲劳的关键因素。
那么,为何使用手机会让我们感觉更加疲惫呢?手机里的信息负载极其庞大,各类视频、图片、文字和社交媒体通知等刺激源源不断地涌入大脑。这种持续的刺激使得元活动达到,就像预设模式的加强版一样。与单纯的胡思乱想相比,这种由手机带来的刺激更为强烈,因此我们常常会感到刷手机越刷越累,甚至更容易陷入疲倦和抑郁的情绪中。
那么,真正的休息方式又是什么呢?周鸿祎认为,主动休息才是关键。这包括追求个人兴趣和爱好,如投身于攀岩、射击、玩扑克、观看电影或聆听音乐等活动。当我们全身心地投入到这些活动中时,我们的大脑会进入一种被称为心流的状态。在这种状态下,我们的注意力高度集中,心无杂念,只专注于当前的活动。与该活动相关的网络被激活,而其他元则进入休息状态。这种状态下,大脑会释放多巴胺等递质,带来愉悦和满足感。例如在攀岩时,我们的注意力必须高度集中以应对各种挑战,这是去甲肾上腺素的作用;而心无旁骛的过程则带来血清素带来的幸福感;当我们成功攀上岩顶时,那种强烈的成就感就是多巴胺的作用。
看看那些行业的佼佼者们吧,他们中很多人都有着自己的兴趣爱好。不论是学业上的成功者还是职场中的精英们,他们在工作和学习之余都能享受生活并从中找到乐趣。他们通过追求自己的兴趣爱好来达到心流状态,从而获得一种放松的感觉。这种感觉远远超越了无目的的消遣或单纯的手机使用带来的体验。
“会玩”的能力与智商和情商同样重要。高玩商的人知道如何主动地放松自己并实现有效的休息。我们不应该再对追求乐趣抱有偏见或认为它是无所事事的表现了。相反地,“会玩”反而能提升我们在事业上的成就。我们应该努力培养自己真正会玩的能力,让自己在玩乐中放松身心并实现进步。这样我们才能更容易地走向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