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无线通信的领域里,信号调制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它负责将信息信号如音频、视频或数据与无线电波相融合,以便于信号的传输与接收。今天,我们将一同探讨一种重要的调制方式——相位调制(PM)。
(一)定义
相位调制,简称为PM,它通过改变载波的相位来达到调制的目。与频率调制具有诸多相似性及相互关联性,有时相位调制能在特定情况下提供更佳的性能,尤其在数字通信系统中。
相位调制有时应用于模拟信号的传输,但它更是承载数据的重要调制方案基础。短相键控、PSK等技术被广泛运用于数据通信领域。
相位调制也构成了正交幅度调制的基础,其中相位和幅度都会变化以提供额外的功能。
(二)相位调制(PM)的形式
尽管相位调制主要运用于某些模拟传输场景,但它更多的是以数字形式出现,通过在不同相位间切换来实现。这种形式被称为相移键控(PSK),并具有多种形式。
下面列举了常见的相移键控形式:
- PM——即相位调制技术。
- PSK——相移键控的基础。
- BPSK——二进制相移键控,是数字通信中的常用技术。
- QPSK——正交相移键控,提高了传输效率。
- 8 PSK和16 PSK——分别代表8点和16点相移键控,用于增强信号的稳健性。
- OPSK——偏移相移键控,一种特殊的相位调制技术。
上述所列是当前无线电系统中广泛使用的相位调制主要形式。它们可以在不同类型的调制之间灵活转换。自从数字或数据通信发展以来,相移键控形式的相位调制使用率明显增加。如今,它与正交幅度调制一同被广泛使用,正交幅度调制将相位元素和幅度都纳入其操作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