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它如同一门深奥的学问,更如同一门严谨的科学。既然是科学,那么对待它时就必须持有审慎的态度。管理能带来效益,能催生成果,能提升质量,其益处不胜枚举。但究竟如何去管理?管理的度又是什么呢?
管理需注重细节,即使是最简单的事情也要彻底完成。
拒绝平庸之举,让平凡的工作也变得卓越非凡。
日积月累的常规中蕴特色,创新则能塑造品味。
直面现实,不找任何借口;常规工作遵循规律,尊重经验。
只有将常规工作落实到位,其他所有努力才能得以立足。
因学校的特性,管理对象各异,有的关注人,有的注重物,故管理的方式、方法亦有所不同。作为学校管理者,面对的是有思想、有感情、活生生的教师。多年学校管理经验使我得出一个结论:精细化管理其实就是找准并掌握事物的规律,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
精细化管理本质上是一种思维方式,即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它更是一种执行文化,解决了知与行之间的鸿沟,化解了理念与行动之间的落差。
管理是一场永无止境的征程,在推动简单管理的进程中,需重点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一、保持良好心态是关键
精细化管理作为一种理念看似简单,但要内化为行为和思维模式,则需要耐心。工作中可适时采用一种积极的心态调整法。阿Q精神法并非与学校管理完全无关。尽管阿Q的形象广为人知,但其“宽容”的精髓在学校管理中尤为适用。学校管理者与人交往,难免会产生摩擦与碰撞。若采取领导姿态,发号施令,用制度压制、训斥人,可能会激化矛盾,甚至导致无法调和的局面。若采用阿Q精神法,以静制动,让他发泄情绪,待其无趣时矛盾自然缓解。再以谈心的方式解决问题,就能化解矛盾。核心就在于“宽容”。古人的智慧告诉我们:处事退一步为高,对人宽一分是福。宽容是美德,是内在修养的体现。良好的工作环境和人际关系是事业成功的关键。学校管理更需要宽容之心。
二、建立易行的机制是基础
要让教师明确如何行动;要奖励那些表现优秀的人;要形成文化和制度的压力;要让教师明白不这样做会受到约束。学校管理的核心是对人的管理。采用人管人的方法并不科学,只有制度管人才能实现科学管理。制度管理就是精细化管理。一个人的奖励不是领导主观决定,而是制度决定。同样,一个人的惩罚也不是与领导有仇,而是制度规定。在制定制度时,应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让冰冷的制度充满人文关怀。
三、强化示范的执行是保障
过高的境界不利于提高执行力,需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处理。管理不必过于追求美感,否则可能偏离简单。例如,当看到地上有脏纸团时,不追究是谁扔的,而是主动捡起扔进垃圾桶。这样的示范行为比指责更有效。教学现问题时,不急于追究责任,而是分析原因、寻找解决方法。当原因和解决方法明确后,再确定责任人并采取行动。管理者需以身作则做好示范教师自然会效仿并不断提升完善。
学校管理关注效率、规则和度量的把握同时也需要温度、文化、包容力和示范力这一切都是学校管理者必须修炼的功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