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宁乡这片土地上,有着一种黑白相间、肉质鲜美且历史悠久的特有品种——宁乡花猪。这种猪已经在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了超过千年时间,随着国外瘦肉型猪种的引进和广泛种植,它一度面临着消失的危险。在“高质量发展调研行”活动的记录中,我们见证了科技如何让这一本土特有品种焕发新生。
时间回溯到21年前,湖南宁乡的李述初为了拯救这一濒危品种,走遍了宁乡及周边的安化等地,最终找到了仅存的几头宁乡花猪种公猪和母猪。他深知,要想让这一品种得以延续,必须借助科技的力量。
为了筛选优势组合或培育新品种以适应市场细分需求,李述初与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共同开展产学研攻关和协同创新。工程院院士印遇龙团队、湖南农业大学以及湖南省畜牧兽医研究所等机构的支持,为宁乡花猪的研究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持。
在众多研究团队中,湖南农业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的何俊副院长及其团队在基因层面的研究尤为突出。他们通过基因测序,对宁乡花猪的基因数据进行深入分析,寻找能够提高生长速度、产肉量以及抗病能力的基因。经过反复验证和育种,这些基因得以固定下来。
何俊表示,通过新技术的应用,土猪不仅解决了保种、育种的问题,还在口感和肉质上有了显著的提高。现在,研究团队可以通过基因数据预测小猪的生育率、瘦肉率和饲料效率,这就像是给猪进行了科学“算命”。
何俊还提到,团队曾进行过挨家挨户的走访,寻找那些在猪瘟中幸存下来的“猪坚强”,以获取有研究价值的基因,进一步扩充血缘。这些努力都为宁乡花猪的保存和繁衍提供了重要的支持。
据统计,2023年宁乡市宁乡花猪的存栏量及出栏量均有所增长,产业链综合产值更是达到了惊人的47.25。李述初感慨地说,这些成果都离不开科技力量的支持。
如今,宁乡花猪不仅在当地畜牧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也成为了当地的一丽名片。这充分证明了科技在保护和发扬本土特色品种中的不可替代性。
宁乡花猪的故事告诉我们,即使在面临消失的危险时,只要有坚定的信念和科技的支持,本土特有品种也能焕发新的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