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思维的类型,这是普通心理学中一项重要的内容。在教师考试中,该部分内容常常是考生们需要攻克的难点与重点。考型多以客观题为主,主要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以及能否将知识与实际生活相联系。本文将通过系统梳理相关知识,结合历年考题,为大家的备考提供一定的帮助。
思维的分类
1. 按思维的凭借物分类
- 直观动作思维:指在思维过程中,以具体、实际的动作为支柱,解决直观、具体的问题,如幼儿掰手指数数或修车等。
- 具体形象思维:指借助于表象进行的思维活动,表象成为这类思维的支柱。例如画家在采风后创作画作或根据实际路线绘制学校到家的地图。
- 抽象逻辑思维:指在思维过程中运用概念、判断、推理等形式来反映事物本质属性和内在规律,如中学生解决数学推理问题。
2. 按思维的逻辑性分类
- 直觉思维:指在未经逐步分析的情况下,迅速对问题作出合理的猜测或突然领悟的思维,如直觉猜测答案或艺术家的灵感。
- 分析思维:指经过逐步分析后,对问题作出明确结论的思维,如医生经过诊断得出结论。
3. 按思维的指向性分类
- 聚合思维:也称为集中思维,指解决问题时思路集中到一个方向,从而形成唯一的答案,如选择题的唯一正确答案或到达目的地的最短路线。
- 发散思维:也叫求异思维,指解决问题时思路向各种可能的方向扩散,寻求多种答案,如一题多解或一事多写等。
针对这些知识点,我们通过练习题进行巩固。例如:
题目一:技术工人在拆卸机器时一边操作一边思考,这一过程主要运用了哪种思维?
答案:直观动作思维。
题目二:初入小学的孩子在计算3+2=5时使用实物的表象进行相加,这属于哪种思维过程?
答案:具体形象思维。
题目三:(多选题)“一题多解”旨在培养学生哪些类型的思维?
答案:发散思维和求异思维。
关于思维的类型在考试中既是重点也是难点。考生们需熟练掌握相关知识,结合历年考题进行练习,以期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本文希望对大家的备考提供一定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