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蚝广告海报背图 海蛎饼宣传广告图片

2025-02-1103:38:14销售经验0

智慧 / 引领 / 生活真谛

图·文 李艳彬

当下时刻,

大连的“蚝”情冬游季

正火热展开。

以“北纬39°鲜”的自信,

大连正在大力推广“大连蚝”品牌,

并致力于打造“大连海鲜”城市形象。

蚝,又称牡蛎或海蛎子,是大连的至爱。大连的海蛎子,其鲜美程度,无人能敌。

儿时,家中鲜少品尝海蛎子,因母亲不擅长赶海。那时旅顺的人们称海产为海物,除了商店的鱼,若想品尝其他海物,需亲自赶海。即使如此,海蛎子更像是赶海人私藏的珍馐。与老一辈交谈,他们回忆起赶海的时光:“出门时携带干粮,到达目的地后,用小钩子撬开礁石上的蛎子壳,直接以蛎肉佐饼,其鲜美令人心旷神怡。”

海蛎子的味道,因人而异。某年冬日,路上被海蛎子萝卜丝包子的香气吸引,忍不住买上一斤回家自制。婆婆品尝热气腾腾的佳肴,深吸一口气后赞叹:“真鲜!”

在记忆中,母亲的海蛎子烹饪手法仅限于“蛎羹汤”。为了去除腥味,她需以肉丁爆锅,加入白菜丁、豆腐丁翻炒后加水煮开并勾芡。为确保蛎子熟透,需将其切碎并加入鸡蛋花、葱花及香菜作为点缀。

有学者认为孩子的味蕾发育初期更偏爱肉食而非海鲜。即便生活在如大连般海滨城市的人们,若未受到味蕾的启发,也可能对海鲜的咸腥味望而却步,特别是海蛎子的独特风味。

大连人特别钟爱当地的小牡蛎,称之为海蛎子。有人偏爱金州杏树屯的海蛎子,亦有人认为非营城子礁石的小海蛎子不可。

二三十年前,海蛎子在大连被视为“平价美食”。因带壳的海蛎子难以登上大雅之堂,摊位前常是一片繁忙景象,堆成小山的海蛎头仅能取出少量海蛎子肉。冬日下班途中,路边的摊位上随手买些海蛎子回家,一锅热乎乎的面条加上海蛎子,全家人围坐一起享用,无需配菜,仅以葱花香菜增色提鲜。

除了传统的蛎羹汤、海蛎子面和海蛎子疙瘩汤外,大连人还喜欢简单的海蛎子炒鸡蛋。做法简单易行:将鸡蛋与海蛎子混合后加入葱姜丝翻炒即可。

海蛎子的烹饪方式虽多样但多以简单为主。海边人食用海产品常以简单粗暴的方式为主。过去生活简朴时,“炸蛎黄”是大连老菜馆中的一道硬菜也是许多家庭的过年必备。亲眼见过一位高手在家中炸制此菜:将干净的海蛎子置于毛巾或厨房纸上吸去水分后再调面糊炸制。

如今的海蛎子价格已有所上涨不再是以往全家一顿仅需两元的价格了近两年桃源市场上的海蛎子已涨至每斤40元也许是受酸菜的影响在大连的餐桌上酸菜炖大骨棒若缺少了海蛎子的点缀也显得索然无味

问及女儿为何回到大连时总要品尝海蛎子她笑称也许是儿时有些“傻”吧?然而离开渤海湾的大连人心中始终牵挂着家乡的味道虽然天南地北的海鲜味道相似但海蛎子的风味却独树一帜离开了渤海湾就失去了那份独特的味道

校对:鲍绪伟

  • 版权说明:
  •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29505276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