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曾在生活中遇到过这样一类人?
他们生活在忐忑与猜疑中,时常感到不安与空虚。
以伴侣关系为例,如果对方打了两三次电话而没有接听,他们便开始辗转思量:“他为什么不接电话?他是不是在找别人?是不是不再爱我了?”这样的疑虑让他们在亲密关系中总是处于被动与不安的状态。
这类人往往内心缺乏安全感,其本质是情感上的缺失。
他们习惯于患得患失,因为内心缺乏足够的情感滋养。
每当感受到缺乏关爱,他们就会陷入强烈的情绪波动中。
那么,内心缺爱的人会有哪些明显的表现呢?
一、高度敏感
他们情绪敏感,对方稍有不符合期望的举动便能察觉,随之情绪低落、缺乏安全感并陷入患得患失的境地。他们常常疑虑对方是否有意见、是否喜欢自己以及是否会离弃自己。
这种持续的猜疑使得他们在情感中常感失控。
二、过度讨好
内心缺爱的人常表现为讨好型人格。他们隐藏真实的内心需求,努力满足他人的期望,以期获得认可。
这种行为常被称作“恋爱脑”,仿佛抓住了救生圈,拼命想要讨好对方,不愿让其离自己而去。
三、低自我价值感
缺爱的人常自我否定,觉得自己不配得到好的对待。当对方情绪不稳或表现出低落时,他们本能地认为自己做错了什么,从而认为是自己不够好。
他们倾向于将责任归咎于自己,并经常否定自己。
那么,为何会表现出这样的行为呢?
主要原因是情感需求未得到满足。
在成长过程中,若未得到足够的关爱与情感支持,将导致他们在成年后对爱的需求变得极为强烈。特别是在建立亲密关系后,他们希望通过关系来弥补情感上的空缺。
他们常常显得极度患得患失。
那么,如何改善这类情感行为呢?
在心理学上,过度关注某事往往会导致适得其反的效果,最终可能导致关系的破裂。
不要过度在意任何事或人,因为你在意什么就可能失去什么。
若过于在意对方是否爱你,便可能不断要求对方证明,从而使自己陷入对方的情绪中,不断讨好对方。这样容易失去自我,容易患得患失和缺乏安全感。
要记住,把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中,不要过度依赖对方的反应或行为。
反思自己能做什么和不能做什么。关注自身能提供的支持,而非一味要求对方证明或试图控制对方。
只有如此,你才能掌握人生的主动权,不被他人左右。
第五章
如蝴蝶自来般,你若盛开,清风自来。唯有将注意力放在自己身上,内心的缺失与匮乏才能逐渐治愈与弥补。
请勇敢地拯救自己于千难万险之中,不要寄希望于他人的施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