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们意料之外的是,一些球鞋竟能被炒至“天价”。据商报记者了解,运动品牌的限量发售策略为市场上的部分鞋款带来了溢价空间,因此出现了“倒卖限量球鞋”的交易现象。对于当前日益火爆的潮鞋市场,业内专家呼吁消费者保持理性态度。
部分球鞋价格涨幅惊人
一双球鞋,除了作为日常穿着的物品外,还在市场上扮演着投资的角色。据球鞋交易平App的数据显示,今年5月,热门球鞋的市场交易价格相较于发售价格,涨幅普遍超过100%,其中个别鞋款涨幅更是高达430%。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毒App在今年8月17日发售的一款Air Jordan女款球鞋。其发售价格为1299元,然而在短短四天内,价格已炒至最低5800元,最高交易价格更是达到12000元,价格涨幅达到了惊人的四至九倍。目前,该球鞋在毒App上吸引了超过一万名用户的关注,交易行情持续走高。
交易平台成为“球鞋市场风向标”
随着炒鞋市场的逐渐升温,线上交易规模不断扩大。毒App、Nice App、斗牛App等交易平台成为了“球鞋券商”。这些平台不仅提供了球鞋的行情分析和实价功能,还根据过去24小时的交易额编制了“炒鞋”三大指数,包括AJ指数、耐克指数和阿迪达斯指数。
这些平台还为炒鞋者提供了金融机构的资金支持,如蚂蚁金服提供的分期付款服务,进一步便利了部分用户的炒鞋行为。
炒鞋并非稳赚不赔的游戏
来自王哲的经验分享显示,从2010年开始涉足球鞋交易的他告诉记者,当他手中有难以出售的鞋款时,总会有些消费者从他那里加价购买。他也提到,如今的市场竞争激烈,散户的利润空间逐渐被压缩。克里斯作为另一位经验丰富的炒鞋者,则认为潮流风向变化快,明星热度也会影响球鞋价格。他坦言:“说球鞋稳赚不赔的人都是外行,现在十个人中就有七个人会赔钱。”
市场呼唤理性回归
对于当前的炒鞋市场,王哲认为其火爆背后可能存在资本运作。他担忧地表示,一些人通过炒作和操盘制造市场虚假繁荣的景象,最终获利的是品牌商、平台以及资本。一位不愿具名的财经领域博主也发文指出,球鞋证券化等现象值得关注。他还提到,限量版球鞋的真伪难以分辨,品牌专柜不提供鉴定服务,而一些鉴定师的资质也值得怀疑。他呼吁整个市场能逐渐回归理性。
服装协会的相关专家同样表示,虽然年轻消费者追求个性化的消费心理推动了这一市场的兴起,但真正让市场火爆的是那些借炒鞋的人。他们更关心交易差价和佣金利息,而非真正的球鞋文化。球鞋文化正在演变成一场金融游戏。他希望市场能逐渐降温并回归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