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市场经济发展的自然流程中,我们观察到一个明显现象:自由竞争推动着生产集中与资本的集中。当这种集中发展到一定阶段时,它必然导致垄断的形成,这是资本经济的内在规律。
所谓的垄断,正是一些大型的资本企业为了获取高额的利润,通过协商或者联合的方式,对特定部门中的商品生产、销售及价格进行严密的控制和操作。这一过程正是在自由竞争的环境中孕育而生的,虽然它是自由竞争的对立面,但事实上,垄断并没有消除竞争。
原因有以下几点:垄断并未改变经济中产生竞争的基本条件。竞争是商品经济的普遍法则,即便在垄断产生之后,它并没有改变生产资料的资本私有制性质。反而,这促进了商品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从而无法完全消除竞争。
为了维护和巩固自身的垄断地位,垄断在取得一定地位后必须持续地提升自身的竞争力。这源于其内在的追求高额垄断利润的动力以及外部面临强大竞争对手的压力。
由于社会生产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任何垄断都无法独自承担全部的社会生产。还存在许多非垄断的中小企业,它们之间依然存在着激烈的竞争。
在垄断的环境下,无论是内部还是之间,甚至是在垄断资本家集团之间以及与中小企业的关系中,都存在着广泛而激烈的竞争。
相较于自由竞争,垄断条件下的竞争具有新的特点。在目的上,自由竞争主要是为了追求更多的利润或超额利润,而垄断条件下的竞争则更加注重获取高额的垄断利润并巩固和扩大自己的地位。在手段上,自由竞争主要依赖经济手段如技术革新和提高劳动生产率等来战胜对手,而垄断条件下的竞争则更加复杂和激烈,除了经济手段外还可能涉及非经济手段。在范围上,自由竞争时期主要局限于国内的经济领域内,而垄断时期则涉及国际市场上的多种多样竞争,甚至扩展到经济领域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