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气工程项目施工中的电缆施工规范与要点
一、电缆沟、电缆井施工要求
在进行电气工程项目施工时,必须严格遵循工艺规范。关于电缆沟和电缆井的施工,要求如下:
1. 依据设计图纸进行施工,确保电缆沟或工作井内通道的清洁与宽敞,其宽度需满足相关规范及标准。
2. 开挖过程需按挖沟断面的分级进行,连续开挖且不得超挖。如发生超挖,需用细砂或石粉回填并夯实至设计深度。
3. 浇捣混凝土垫层前,应先进行钢筋绑扎。
4. 在砌筑前,应进行一次复测,确定方向后按设计要求进行砌筑。
5. 压顶梁浇筑时,模板的安装应稳固、平直,支撑合理。
6. 抹灰前,需确认预埋件的位置正确并与墙体连接牢固。
7. 铺设盖板时,要调整构件位置,使缝宽均匀。
8. 电缆检查井、工井口处需采取防坠落保护措施,井盖应具备防盗、防滑、防位移、防坠落等功能。
还需注意以下施工要点:
1. 开挖过程中需注意地下管线、构筑物的分布情况。
2. 如沟底持力层达不到设计要求,需进行换土处理。
3. 拆模养护时,非承重构件的混凝土强度需达到1.2MPa且构件无缺校掉角方可拆除。
4. 混凝土外露表面不得脱水,普通混凝土的养护时间需足够。
5. 抹灰工程应在环境温度不低于5℃的情况下进行,低温施工需采取有效措施保证质量。
6. 土方回填宜采用人工回填,使用石灰粉或粗砂分层夯实,每层厚度不应大于300mm。
7. 电缆沟应有不小于0.5%的纵向排水坡度,并在最低处加装集水坑。
对于预制式电缆沟槽的工艺规范及施工要点,需注意以下几点:
工艺规范:
1. 确保混凝土预制沟槽及盖板的强度和工艺尺寸满足设计要求。
2. 沟槽的施工范围、敷设深度及走向需符合设计要求。
3. 预制沟槽下的混凝土垫层需满足设计要求并达到养护期。
4. 沟槽之间空隙使用水泥砂浆填补,接口处需满足一定的高差和接缝要求。
施工要点:
1. 复核沟槽的中心线走向、折向控制点位置及宽度控制线。
2. 基坑底部施工面宽度需在垫层断面设计宽度的基础上两边各加500mm。
3. 沟槽边沿一定范围内严禁堆土或堆放设备、材料等。
4. 垫层下的地基应保持稳定、平整、干燥;垫层混凝土应密实,上表面需平整。
5. 沟槽吊装时,如有带电线路需设专人监护保持安全距离;复杂或困难情况需编制施工方案报批。
二、电缆排管工艺及要点
电缆排管工艺要求如下:
1. 开挖土方后需对沟底进行必要的处理和整平。
2. 浇筑的混凝土板基础应平直,采用平板振动器进行浇灌和振捣。
3. 管道敷设时需保证直顺,接口处设管枕并加强连接强度。
4. 多余的电缆管应切除并打磨平滑。
施工要点包括:
1. 管沟填料的高度需控制并压实填平。
2. 在浇捣排管外包混凝土前,应处理工井留孔的混凝土接触面。
3. 管与管之间应有适当间距和弯曲度要求;管孔数应预留适当备用。
4. 施工中需防止杂物进入管内,并保持一定的排水坡度。
三、非开挖电缆管道施工规范与要点
工艺规范:
1. 按照设计图纸进行勘测,查明不利条件并做好标记;与市政部门沟通确认其他管线情况。
2. 选择合理的入钻点和出钻点。
3. 导向孔施工需按设计的钻孔轨迹进行并记录轨迹;满足电缆弯曲半径及施工机械条件。
4. 铺设管线穿越特定区域时,最小覆土深度需符合专业规范要求。
施工要点:
1. 入钻点宜设在行人车辆稀少、空间足够处;出钻点则方便管材摆放及拖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