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中的通报,其特性在于其下行文的性质。它被用来表彰先进,批评错误,以及传达重要的精神或情况。其核心目的在于传播信息,沟通情况,并促进经验的交流。
一、关于通报的分类
根据内容的不同,通报主要分为以下三种类型:
1. 表彰性通报
这种通报适用于对表现突出的集体或个人进行表彰,宣传他们的典型事迹和先进思想,以此树立学习的榜样,号召大家进行学习。
2. 批评性通报
这类通报则主要用于对严重违法违纪事件进行批评,揭露存在的问题,对错误进行处分,并从中总结教训,以警示人们避免重蹈覆辙。
3. 情形性通报
情形性通报则主要用于向下级传达重要的指示精神、重要会议的精神,以及需要知晓的情形,其重点在于信息的传达,并不涉及表扬或批评。
二、关于通报的结构与写法
通报的结构通常包括标题、主送、正文、发文和日期等部分。
1. 标题
这是通报的开头,应简洁明了地反映通报的主题。
2. 主送
主送一般是直属的下级或需要了解通报内容的非直属单位。除非是普发性的通报,否则应明确标明主送。
3. 正文
对于表彰性及批评性通报,正文部分一般分为三个段落:
首先突出主要的事迹或错误事实。
接着在表彰性通报中,基于先进事例的阐述,提炼出主要经验、意义及值得发扬的精神;在批评性通报中,分析错误的性质、危害、产生的根源和责任,指出应吸取的主要教训。
最后提出结论与表彰或处理的决定,并对被表彰或批评的对象提出希望与要求。对于情形性通报,正文先写明发布通报的原因,然后客观叙述相关事实,最后提出要求和希望。
4. 发文与日期
在正文的右下方应标明发文的名称,显示成文的日期,并加盖印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