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对医学科普知识有疑问?在小荷医典的“医说就懂”专栏,我们为你提供简单易懂,科学可靠的专业解读。
医生说,他曾提及“多动症”,并解释道:“多动症并非只是孩子活泼好动,它还可能涉及到注意力不集中的问题。”
面对此,许多家长感到困惑:
“多动症不就是指孩子活泼爱动吗?”
“既然叫多动症,那和注意力不集中有什么关系呢?”
“如何区分孩子是天生好动还是患有多动症呢?”
……
究竟背后隐藏着怎样的医学知识?让小荷医典为你揭晓答案。
大众常误解为孩子坐不住、爱动就是多动症的全部表现。其实不然,多动症的医学全称为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此全称表明了两种主要症状:注意缺陷(即注意力不集中的困难)和多动。
虽然人们习惯性地简称其为多动症,但这个简称容易造成误解,忽略了症状中的另一个核心部分——注意缺陷。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是一种以注意缺陷、多动或冲动为主要表现的综合征。
这种障碍通常起始于童年期(12岁以前),若孩子展现出明显的注意力不集中、短暂的注意力持续时间、活动过多、冲动行为,且这些行为影响了学习与交往,那么他们可能患有注意缺陷多动障碍。
这些孩子常常粗心大意,容易冲动并陷入意外,可能违反规定,但他们的行为并非故意蔑视规则,而是由于他们缺乏深思熟虑。对于这类孩子,家长可能会误认为他们不听话、难,甚至采取打骂等不当方式,然而这并不解决问题。
若想更科学地理解孩子的行为,应参考《医学百科全书:妇幼保健学》中关于“儿童每次集中注意力的平均时间”的描述:
- 1岁儿童约为5至10分钟;
- 随着年龄增长,3岁儿童注意力可维持15至20分钟;
- 7岁儿童约为20分钟;
- 10至12岁儿童可达25分钟;
- 而青少年时期则可达到成年人水平,注意力稳定性可保持约40分钟。
这表明孩子的注意力是会随着成长而发展的。不能单纯因为孩子好动就判断他们有多动症。
如果一个孩子的活动频率和注意力集中时间与其他同龄孩子有显著差异;或者他们的多动和注意力不集中症状已经影响到学习和生活,那么建议寻求医生的专业评估,看是否患有多动症。
对于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的治疗,通常采用物治疗、行为干预训练、心理治疗和家庭培训等综合方法。
物治疗方面,主要包括中枢兴奋剂和非兴奋剂两类。目前研究证实,中枢兴奋剂如哌甲酯对6岁以上的ADHD患者有良好疗效。心理教育等方法也可帮助孩子康复和成长。
比如学习解决家庭问题的技巧、与孩子共同制定明确的奖惩协定、使用正向强化方式鼓励孩子的良好行为以及使用合适的惩罚方式纠正不良行为等。
总体而言,“多动症”并不可怕。只要积极治疗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就能有效缓解症状。若拖延至成年期再治疗,效果可能不理想。若孩子确诊ADHD,父母应学习相关知识,创造良好的教育环境,与孩子一同在和谐的家庭氛围中成长。
参考文献:
- [1] 王临虹.《医学百科全书:妇幼保健学》[M]. 北京: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18.
- [2] 桂永浩, 薛辛东.《儿科学》[M]. 第3版. 北京:卫生出版社, 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