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2月21日
我热衷于吹奏笛子。曾经,我有幸去到上海音乐学院,向一位青年笛子演奏家请教。临别时,他告诉我他需要去“练习乐器”。我带着些许好奇发问:“是练习钢琴吗?”他笑着回应:“是练习笛子。”这时我才明白,在音乐的殿堂里,无论月琴、竖琴、柳琴还是大提琴、小提琴,亦或是笛子、唢呐、二胡等,统称为“练习乐器”,即“练琴”。这种对乐器的统称现象,实为“领域语言”的体现。
“领域语言”,顾名思义,即为特定领域所特有的交流方式。在社会的大千世界中,每个领域都有其独特的语言形式,从而形成了领域语言。领域语言主要在词语使用上有所体现。比如,在笛子演奏的领域中,有“花舌技巧”、“飞指演绎”、“双吐表现”以及“筒音把握”等专业术语;在晋剧的领域中,则有“正红表演”、“腔唱法”、“十三咳技巧”以及“二音子运用”等专业说法。对于熟悉特定领域的人来说,这些特殊词语是他们交流的桥梁;而对于不熟悉该领域的人来说,往往会感到一头雾水。
领域语言是社会多元化的产物。社会中有多少个领域,便有了多少种领域语言。由于社会的多样性,领域语言的种类也必然丰富多样。领域语言在行业内具有认,同行之间可以无障碍地交流;但对于外界而言,某一领域的语言可能是完全陌生的。领域语言还具有层次性,这与社会结构的层次性密切相关。
领域语言的存在,对于满足特定领域的交流沟通需求是不可或缺的。它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不同领域间的沟通障碍。为了消除这些障碍,在适当的场合下,我们需要通过解释来使外人理解。如古玩行业用“妖怪”指代赝品、相声行业中的“长相儿”以及曲艺行业中拜师仪式的“摆知”等例子所示。
相较于全民普遍使用的语言,领域语言具有相对性。全民语言是全体共同使用的语言,不受领域限制。汉语的基本词汇和语法结构即为全民所用。实际上,不同领域的人在交流时,大多还是使用全民语言的,这成为了不同领域间顺利沟通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