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经济形势错综复杂的大背景下,我国经济依然保持着稳健的发展步伐。在2018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实现了6.6%的增长率,达到了预期目标,充分展示了我国经济的韧性和实力。虽然经济运行的总体趋势稳定,但也面临着外部环境的挑战和内部结构的变化,这些都使得经济面临着一定的下行压力。
随着新时代的到来,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变为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与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特别是对于供给侧来说,目前存在着难以满足对高品质产品需求的问题。尽管制造的产品已经遍布全球,但在某些领域仍存在标准不一、制作粗糙、服务不到位等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制造的转型升级。
这些问题的产生不仅涉及技术和工艺层面的挑战,还与社会实业精神的缺失、缺乏工匠的专注度有关。尤其是近年来房价的快速上涨和“快钱”风气的盛行,使得实业发展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冲击。这种脱实向虚的趋势导致制造转型升级的核心要素投入不足,我们必须高度警惕。
在这个复杂多变的经济环境中,坚持发展实体经济、以实业为基凝聚增长动力是应对内外各种冲击的重要举措。一方面,我国经济具备强大的韧性,多年的开放积累了丰富的财富,庞大的人口规模和丰富的资源禀赋为我们提供了得天独厚的优势。以实业为基础,推动服务业的协调稳健发展也是必不可少的。
为了实现制造的再次崛起,我们需要以实业精神为依托,激发全社会的创业创新动力。在生产与服务的各个环节中注入工匠精神,推动我国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具体而言,我们需要在全社会倡导实业精神、激发创业创新动力、培育工匠精神以及推动“智造”与实业的融合。
当前,我国经济正处在迈向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阶段。只有发展高质量的实体经济,才能应对外部冲击和内部转型的挑战。我们必须大力提倡实业精神、积极培育工匠精神,在生产与服务领域形成严谨认真、精益求精的品质追求。这对于建设制造强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面对国内外复杂多变的形势,我们必须坚定信心、保持定力,以实业为本、质量为先,推动我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